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成语典故 成语典故

朱元璋的打油诗_朱元璋的打油诗过年

tamoadmin 2024-08-15 人已围观

简介1.在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打油诗?2.史上最精彩的3首“打油诗”,你认为是哪三首?3.哪个虫儿敢作声朱元璋4.朱元璋诗词霸气六首近日,一部《 大明风华 》的热播,让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一个封建王朝再一次引发了广大网友的热议。对于大明王朝,历代学者专家褒贬不一,可以说毁誉参半。推崇它的人,认为它骨气极高,是一个“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不割地、不赔款、不和亲”的朝代。皇帝即使被俘虏了也依旧不肯妥协。

1.在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打油诗?

2.史上最精彩的3首“打油诗”,你认为是哪三首?

3.哪个虫儿敢作声朱元璋

4.朱元璋诗词霸气六首

朱元璋的打油诗_朱元璋的打油诗过年

近日,一部《 大明风华 》的热播,让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一个封建王朝再一次引发了广大网友的热议。对于大明王朝,历代学者专家褒贬不一,可以说毁誉参半。推崇它的人,认为它骨气极高,是一个“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不割地、不赔款、不和亲”的朝代。皇帝即使被俘虏了也依旧不肯妥协。

然而,无论在学术界还是在民间,抨击它的人也很多。在这些人眼中,明王朝厚养宗室、杀戮过重、虐待百姓、打击工商业、实行海禁,可以说劣迹斑斑。不过,对于 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 很多人都有好感。因为他出身贫苦农民,放过牛,讨过饭,当过游方僧人,对底层百姓的疾苦感受最深,是 一位很接地气的帝王 。

这样一位帝王,历史上关于他的逸闻自然也很多。今天,笔者就与大家分享一首 朱元璋的咏物诗《咏鸡鸣》,写于登基日,前两句令人捧腹,笑倒一大片,后两句却堪称神来之笔,令人大跌眼镜。 全诗如下:

历史上,朱元璋对知识分子似乎很不友好,动不动就大搞文字狱,将很多有才华的文人士大夫以各种极刑诛杀,例如历史上著名的 文学家高启就是被朱元璋腰斩而亡 。这也成了他最为后人诟病的一个主要原因。可奇怪的是,朱元璋当上皇帝以后,却非常爱读书,发奋学习。久而久之,对于文人墨客们的填诗作词,朱元璋也发生了浓厚兴趣。

这首《咏鸡鸣》就是他在登基日创作的。据载,那一天,一声嘹亮的鸡鸣响彻皇宫,对于一位准备登基的帝王而言,这当然是大大的吉兆。高兴之下的朱元璋便当场赋诗一首。可是,在他念出诗的前两句“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时,底下朝拜的官员都忍不住相视而笑,纷纷在心里说道:难道第三句是‘鸡叫三声撅三撅’?

面对朝臣的质疑,朱元璋却不以为意,十分淡定地吟出了最后两句“三声唤出扶桑日,扫退残星与晓月”。这两句一出,众臣无不大跌眼镜,再也不敢小瞧这个曾经目不识丁的帝王了。整首诗如果只看前两句,确实没有什么值地说道的,就是一首很普通的打油诗。对此,有网友戏称为“鸡叫诗”。

可是,诗作三四句却话锋一转,一扫前两句的俗气,霸气十足,颇有帝王气派,也展现了新王朝的气象。雄鸡报晓,旭日东升,将夜空中的残星与晓月一扫而光,一片光明。与历史上那些名家名作相比,这首诗确实水平有限。但 它一半粗俗,一半霸气,与朱元璋出身寒微却成为一代开国帝王的经历十分符合,很有生活气息。

事实上,朱元璋很有有远见,虽出身底层,大字不识,但却开创了一个存世300多年的王朝。他登基后,勤奋好学,收揽英雄,平定四海,纳谏如流,求贤若渴,重农桑,兴礼乐,褒节义,崇教化,制定的各种法规都很相宜,称得上是一位明君。只可惜,他晚年偏好杀戮,诛杀了很多开国元勋,因此也饱受后人诟病。

在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打油诗?

 

打油诗,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朵奇葩,最早起源于唐代民间,相传由唐人张打油而得名。此后瓜瓞绵绵,不断发展,表现出活跃的生命力。这类诗一般通俗易懂,诙谐幽默,有时暗含讥讽,风趣逗人。非情趣盎然者不能为之。

《雪诗》·张打油

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这首诗便是打油诗的起源。中唐时代,有一位姓张名打油的人,他就爱作这样的诗,在以诗赋取士的唐朝,他的诗确是“别树一帜”,引人“注目”。在后人看来算得上一鸣惊人,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打油诗体,名垂千古。此诗描写雪景,由全貌而及特写,由颜色而及神态。通篇写雪,不着一“雪”字,而雪的形神跃然。尤其是最后一个“肿”字非常传神,遣词用字,十分贴切、生动、传神。用语俚俗,本色拙朴,风致别然。格调诙谐幽默,轻松悦人,广为传播,无不叫绝。

《猜谜诗》·欧阳修

大雨哗哗飘湿墙,诸葛无计找张良。

关公跑了赤兔马,刘备抡刀上战场。

据说这首打油诗写于一次饭后。欧阳修到一家新开张的酒家吃完饭后,店主询问菜的味道如何。欧阳修于是用猜谜和谐音的手法题写了这首打油诗,巧妙地道出了“缺滋少味”:第一句“无檐”即无盐;第二句“无算”即无蒜;第三句“无缰”即无姜;第四句“无将”即无酱。

《竹笋焖肉诗》·苏东坡

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

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

苏东坡号称“东坡居士”,尽管仕途不顺,屡遭贬黜,但其豪放之情不减,仍快乐地尽享美食,东坡好吃肉,杭州名菜“东坡肉”正式苏东坡所创制。

《春雨》·解缙

春雨贵如油,下得满街流。

跌倒解学士,笑煞一群牛。

历史上写“打油诗”最多且最出彩的,当属解缙,他从小聪颖过人,8岁时就能文能诗,18岁那年,解缙在乡试中得了第一名解元,当时天下小雨,解缙喜极不慎滑倒,村人笑他。于是他出口成章作了这首打油诗。听到解缙随口吟出的打油诗,大家笑得更欢了。

有一次,朱元璋约解缙一起钓鱼,皇帝一条都未钓到,解缙却钓了好几条,见朱元璋面有不悦,解缙乐呵呵地为朱元璋送上一首打油诗:数尺丝纶落水中,金钓抛去永无踪。凡鱼不敢朝天子,万岁君王只钓龙。

《除夕诗》·唐寅

柴米油盐酱醋茶,般般都在别人家。

岁暮清闲无一事,竹量寺里看梅花。

明代大才子唐伯虎曾一度因生活困顿不堪,到了除夕年货还没置办齐全,一首打油诗生动地吟出一种别样的“除夕”味道。

《讽“到此一游”诗》·孙维奇

粉白墙上多,不成诗文不成歌。

如若是有真才学,为何当年不登科?

在名胜古迹乱涂乱抹,看来古已有之。据说此诗乃清代举人孙维奇一日去安徽姥山游览,发现塔壁上刻着“×××来此”、“×××到此一游”以及一些粗话、脏话等,甚为反感,遂写下一首打油诗予以辛辣讽刺。

古代某考生

未曾提笔泪涟涟,苦读寒窗十几年。

考官要不把我取,回家一命染黄泉。

从前,有个考生,写了半天,文章还没写成,忽然灵机一动,在考卷下写了这首打油诗,主考官批阅试卷时,看到这首打油诗,觉得好笑。于是提起朱笔,在他每句诗后面分别写了“不必”、“未必”、“势必”和“ 何必”八个大字。这样,整首诗就成了:未曾提笔泪涟涟---不必,(用不着哭哭啼啼.)苦读寒窗十几年---未必。(不见得苦读十几年.)考官要不把我取---势必,(那是一定的了)回家一命染黄泉---何必。(何必用死来吓唬人呢。)

许多精彩的打油诗确实比好多正统的诗歌更有意思。打油诗的魅力在于它的趣味性、知识性和故事性,还有就是通俗性。不但诗本身有趣、幽默、俚俗,暗含讥讽,包容文史知识,体现名人的个性、爱好、轶事和思想,而且很多与诗有关的故事也很生动有趣。

史上最精彩的3首“打油诗”,你认为是哪三首?

打油诗,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朵奇艳丽的鲜花,号称来自唐人张打油,这些文学不求对仗平仄,但求出语俚俗,小巧有趣,有时暗含讥讽,风趣逗人,虽然没有大家诗人那样的文学功底,但是也蕴含着老百姓人民的智慧,从这些打油诗里面,我们还可以看到历史的变迁,人民的想法,打油诗简单易传颂,所以才然老百姓们一代一代的传了下来,也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戏杜甫诗》

唐·李白

饭顺山头逢杜甫,头戴笠子日卓午。

为问因何太瘦生,只为从来作诗苦。

这首诗呢,打油诗里毕竟著名的,李白是诗仙,杜甫是诗圣,李白这首打油诗也是充满着乐趣的,这首诗幽默风趣,有点调侃杜甫的味道,还有表现了两个人之间相逢的喜悦,两个人之前深厚的感情,相互打趣都不会影响感情。

《竹笋焖肉诗》

宋·苏东坡

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

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

东坡肉应该大家都吃过吧,这也是我们中国的一道名菜呢,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它的由来,苏轼号东坡居士,他很爱吃一道肉菜,即使仕途不顺,一路坎坷,也怀有一颗乐观向上的心,开心的享用美食,用现在的话说,苏轼真的是一个乐天派也是一个吃货。

正是因为有了打油诗,所以很多有趣搞笑的事情就通过口口相传而流传千古,到现在人们还津津乐道,体会那个时候古代人的乐趣与思想,还可以从这些打油诗里面看到历史的变迁与人民老百姓生活的疾苦。

哪个虫儿敢作声朱元璋

史上最精彩的3首“打油诗”,你认为是哪三首?

很多人都认为“打油诗”上不了台面,但我一直觉得大俗即大雅,有些“打油诗”并不比正规诗差。

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三首很有水平的打油诗,只读了几句就笑出了眼泪,不服都不行。

1.张打油《围城》

百万贼兵困南阳,也无援救也无粮。

有朝一日城破了,哭爹的哭爹,哭娘的哭娘。

说到打油诗,就一定不能不提开山鼻祖张打油。

他因一首《咏雪》为后人所熟知,“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关于张打油的身份一直有争议,有人说他是隐士,也有人说他只是普通村民。

他生平就喜欢作这些诙谐幽默的诗。

无可否认的是,在文化鼎盛的唐朝,张打油的诗也算是别树一帜。

传说这首《围城》写于安禄山包围南阳郡之时。

“安史之乱”是唐朝最大的一场灾难,王维杜甫等人都写过关于这场叛乱的诗词。

“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更朝天”、“国破山河在,城村草木深”……

张打油的这首诗虽然比不上杜甫王维这些大咖,但是读来也别有一番趣味。

诗歌开头两句就写出了南阳城的现状:被百万的雄兵包围,既没有援军,城内也没有余粮。

短短14字,便将南阳的窘境写到了极致。

这样的南阳破城是早晚的事情。

那么城破之后会怎样呢?

一句“哭爹喊娘”道尽了百姓的悲苦。

无论何时,战争中,最受伤的总是黎民百姓。

“哭爹喊娘”看似搞笑滑稽,却暗含了无限悲痛,令人哭笑不得。

2.朱元璋《咏鸡鸣》

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

三声唤出扶桑日,扫退残星与晓月。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也是真真正正的布衣天子,他家往上几代数都是贫农。

他小时候还当过放牛娃,也曾出家为僧,所以严格来说,朱元璋是没什么文化的。

但就是这么个没文化的人却建立了明朝,委实令人敬佩。

这首《咏鸡鸣》写于他登基那日。

传闻那天他突然听到一声嘹亮的鸡鸣,以此为吉兆,便当场赋诗一首。

当他念出第一句“鸡叫一声撅一撅”时,台阶下的官员们听了,一个个都是想笑又不敢笑。

等听到第二句“鸡叫两声撅两撅”,很多官员都忍不住掩口偷笑。

朱元璋将这一切都看在眼中,不以为然,淡定地吟出了最后两句“三声唤出扶桑日,扫退残星与晓月”。

这两句一扫前文的粗俗,既显示了帝王的霸气,又展现了新王朝的新气象,众臣听后无不折服,再也不敢小觑这个没文化的皇帝。

3.郑板桥《赠小偷》

大风起兮月正昏,有劳君子到寒门。

诗书腹内藏千卷,钱串床头没半根。

出户休惊黄尾犬,越墙莫碍绿花盆。

夜深费我披衣送,收拾雄心重作人。

郑板桥是清代著名的书画家,也是“扬州八怪”之一。

传说他善戏谑,民间还流传着很多关于他的趣事,这首《赠小偷》便是其中的代表。

一天夜里,风大雨大,郑板桥在屋里难以成眠。

忽然听到屋外有动静,他正想起床瞧个究竟,只见月光下,窗户上映照着一个鬼鬼祟祟的人影。

郑板桥知道这是遭贼了,他灵机一动,便开口吟道:“大风起兮月正昏,有劳君子到寒门!”

小偷一听,吓了一跳,原来这主人没睡啊,但又不甘心就这么空手而归,于是便躲在屋檐下观察。

过了一会儿,没再听到动静,便又摸了进去。

郑板桥听到声响,又开口吟道:“诗书腹内藏千卷,钱串床头没半根。”

小偷一听,晦气,来了个没油水的人家,还是撤吧。

正当小偷转身离开时,郑板桥又道:“出户休惊黄尾犬,越墙莫碍绿花盆。”

小偷一听有恶犬,就不敢从正门走了,想着还是爬墙吧,又听到郑板桥的后一句,便细心避开兰花。

郑板桥见这小偷还有些道义,最后又赠了两句诗,“夜深费我披衣送,收拾雄心重作人”。

大意就是夜深了,我就不送你了,

你以后还是重新做人吧。

全诗风趣幽默,通俗易懂,却又暗含着一股心酸无奈之感,水平之高令人叫绝。

朱元璋诗词霸气六首

朱元璋霸气的4首诗

第一首 《金鸡报晓》

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 三声唤出扶桑日,扫尽残星与晓月。

传说这首诗是朱元璋登基当日所作,前两句读起来有点小儿科,感觉是打油诗一样,但是后面两句简直可以称为千古名句。有一种“鸡鸣一声天下白,扫尽残星与晓月”的豪气,这是何等的胸怀,何等的霸气,果然是出自帝王之手,一般人还真写不出来。不知道后来乾隆写的一首“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有没有借鉴朱元璋的诗歌。

第二首 《天地日月》

天为帐幕地为毡,日月星晨伴我眠。 夜间不敢长伸脚,恐踏山河社稷穿。

这首诗是朱元璋写的,还真是贴切,因为朱元璋从小当放牛娃,就是席天慕地,当和尚流浪期间也是以天为被,以地为席,前两句其实就是朱元璋早起经历的真实写照。这真是写照当中你看不出是“苦”,反而是豪爽和轻松。后面两句那简直就更霸气,不敢伸腿,怕把山河登穿,如此大气之诗,如是天作。

第三首 《咏菊》

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吓杀。 要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

看到这首诗是不是很熟悉的感觉。没错这首是模仿黄巢的诗写的。黄巢的《菊花》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朱元璋从另外一个角度写的诗,诗歌很简单,但是蕴含着唯我独尊的霸气。有点像写的一首《咏蛙》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看来帝王之气真是学不来的。

第四首,《咏燕子矶》

燕子矶兮一秤砣,长江作竿又如何?天边弯月是秤钩,称我江山有几多。

这是朱元璋在燕子矶的即兴而作。朱元璋借景抒情,意境宏大,短短的四句诗,有着“我心是宇宙,宇宙是我心”的霸气,帝王爱江山的心油然而起。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朱元璋的一生可谓颇具色彩,但又是真真实实的发生过。大家可以把朱元璋的诗和曹操、刘邦等人的诗歌对比阅读,你能发现有很多帝王之气的相似之处

朱元璋六首霸气诗词如下:

1、《天地日月》

天为帐幕地为毡,日月星晨伴我眠。

夜间不敢长伸脚,恐踏山河社稷穿。

赏析:朱元璋少时赶上元末大饥荒,父母双亡,无家可归,夜宿室外是常事,以天为帐、以地为毡确实是对他早年生活的真实写照。但是,穷苦的生活非但没有击垮他,反而让他愈加斗志昂扬,他不仅要丰衣足食,还要将这偌大的天下尽收囊中,山河在脚下,社稷在心中,他就是天生的王者。

2、《咏菊》

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吓杀。

要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

赏析:看到这首诗,想必大家或多或少会有些眼熟,没错,朱元璋的这首《咏菊》正是对黄巢《不第后赋菊》的仿写,原诗是:“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由此可见,朱元璋在写作此诗时,已经有了夺取天下登基称帝的野心。

3、《愤题和尚诘问》

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

山僧不识英雄汉,只恁哓哓问姓名。

赏析:《愤题和尚诘问》又名《不惹庵示僧》、《示僧》,顾名思义,是写给一位僧人的。据记载,这首诗写于公元1359年,当时,朱元璋在龙湾之战中大胜陈友谅,杀敌无数,豪气正盛。

4、《金鸡报晓》

鸡叫一声撅一撅, 鸡叫两声撅两撅。

三声唤出扶桑日, 扫尽残星与晓月。

赏析:此诗是朱元璋在登基称帝当日所作。前两句通俗可笑,形同废话,与打油诗无异,引得文武百官忍俊不禁,但当第三句一出口,朝野上下顿时屏气凝神,第四句一出口群臣则统统伏地高呼。

5、《咏燕子矶》

燕子矶兮一秤砣,长江作竿又如何?

天边弯月是秤钩,称我江山有几多。

赏析:这首诗是朱元璋登基之后视察燕子矶时所作,虽然仍不改他的一贯风格,既无华丽辞藻,亦无生涩典故,却用最形象的比喻表达出作为帝王那种“江山尽在我手”的霸气。

6、《征陈至潇湘》

马渡沙头苜蓿香,片云片雨过潇湘。

东风吹醒英雄梦,不是咸阳是洛阳。

赏析:根据史书记载,朱元璋写这首诗,发生在剪灭陈友谅的过程中,诗句用“吹醒”两个字将“梦”由虚幻变为现实,梦实现了,不是在咸阳,而是在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