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古诗句 古诗句

负荆请罪成语故事_负荆请罪成语故事200字

tamoadmin 2024-08-10 人已围观

简介1.负荆请罪是指哪个人物2.负荆请罪的来源3.成语故事:《负荆请罪》的介绍《将相和》的书里面有“负荆请罪”和另2个成语——完璧归赵、渑池之会. 1、负荆请罪 fù jīng qǐng zuì 解释负:背着;荆:荆条.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廉颇是赵国有名的良将,他战功赫赫,被拜

1.负荆请罪是指哪个人物

2.负荆请罪的来源

3.成语故事:《负荆请罪》的介绍

负荆请罪成语故事_负荆请罪成语故事200字

《将相和》的书里面有“负荆请罪”和另2个成语——完璧归赵、渑池之会.

1、负荆请罪

fù jīng qǐng zuì

解释负:背着;荆:荆条.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廉颇是赵国有名的良将,他战功赫赫,被拜为上卿,蔺相如“完璧归赵”有功,被封为上大夫不久,又在渑池秦王与赵王相会的时候,维护了赵王的尊严,因此也被提升为上卿,且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对此不服,扬言说:“我要是见了他,一定要羞辱他一番.“蔺相如知道后,就有意不与廉颇会面.别人以为蔺相如害怕廉颇,廉颇为此很得意.可是商相如却说:“我哪里会怕廉将军?不过,现在秦国倒是有点怕我们赵国,这主要是因为有廉将军和我两个人在.如果我跟他互相攻击,那只能对秦国有益.我之所以避开廉将军,是以国事为重,把私人的恩怨丢一边儿了!”这话传到了廉颇耳朵里,廉颇十分感动,便光着上身,背负荆杖,来到蔺相如家请罪.他羞愧地对商相如说:“我真是一个糊涂人,想不到你能这样地宽宏大量!”两个人终于结成誓同生死的朋友.

2、完璧归赵

wán bì guī zhào

解释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成语故事楚国有一件叫做和氏璧的宝玉,为赵惠文王所得,秦昭王听说后,表示愿意用15城换取和氏璧.赵惠文王召见蔺相如,蔺相如表示愿带和氏璧去秦国,如果赵国得到秦国的城邑,就将和氏璧留在秦国,反之,一定完壁归赵.蔺相如到秦国后,将和氏璧献上,秦昭王大喜,却全无将城邑给赵之意.蔺相如诓说玉上有一小疵点,要指给秦昭王看,拿回了宝玉.他在庭柱旁站定,说:赵王担心秦国自恃强大,得和氏璧而不给城邑,经过我劝说方才答应.赵王斋戒5天,然后才让我捧璧前来,以示对秦国威严的尊重和敬意.不料大王礼仪简慢,毫无交割城邑的诚意,现在若大王一定要抢走宝玉,我宁可将脑袋与宝玉一起在柱子上撞碎.秦昭王无奈,只得划出15个城邑给赵.蔺相如估计秦昭王不过是意应付,便提出要秦昭王也应斋戒5日,再郑重其事地交换.秦昭王只好应允.蔺相如便派随从怀藏和氏璧,偷偷从小道返回赵国.秦昭王斋戒完毕,举行交换仪式时,蔺相如才把送和氏璧回赵之事告诉秦昭王,从而保全了和氏璧.

负荆请罪是指哪个人物

负荆请罪的意思是指主动向对方赔礼认错,请求对方责罚。

1、负荆请罪?[ fù jīng qǐng zuì ]

2、负荆请罪详细释义:

负:背着;荆:荆条。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3、负荆请罪出处: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赵国大将廉颇与上卿蔺相如不和;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处处表示退让。“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史记年代:西汉

史记作者:西汉史学家司马迁

译文:战国时赵国大将廉颇跟大臣蔺相如不和。后来他认识到了这样对国家不利,便脱了 上衣,背着荆条去向蔺相如谢罪,请他用荆条责罚。

4、负荆请罪汉字笔画:

5、负荆请罪例句:

只怪我们用错了人,应当负荆请罪。

负荆请罪的来源

负荆请罪是指廉颇。

廉颇,公元前327年至公元前243年,汉族,山西太原人。战国末期赵国的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他曾在对齐国、魏国的战争中取得胜利。负荆请罪意思是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出自西汉·司马迁《史·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祖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负荆请罪的主人公是战国时期赵国的廉颇和蔺相如。廉颇和蔺相如都是赵国的脑骨之臣,不过廉颇居功自傲,因为看不惯蔺相如地位在自己之上而出言不逊,蔺相如从国家大局出发并不与他计较。后来廉颇也意识到了错误,就背着荆条去跟蔺相如赔不是。

负荆请罪成语故事:

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与池会盟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

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这话被廉颇听到,就有了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

成语故事:《负荆请罪》的介绍

成语词条负荆请罪

成语解释负:背着;荆:荆条。表示向人认错赔罪,请求责罚

典故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赵国有两位重臣蔺相如与廉颇,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蔺相如为了社稷,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已,便背负荆条向蔺相如请罪

廉颇的简介:

 廉颇(公元前327年-公元前243年),汉族,山西太原人。战国末期赵国的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他曾在对齐国、魏国的战争中取得胜利。

负荆请罪的典故:

 战国时期,有七个大国,它们是齐、楚、燕、韩、赵、魏.秦,历称为“战国七雄”。这七国当中,又数秦国大。秦昭襄王一心要使赵国屈服,接连侵入赵国边境,占了一些地方。公元前279年,他又耍了个花招,请赵惠文王到秦地渑池去会见。赵惠文王开始怕被秦国扣留,不敢去。大将廉颇和蔺相如都认为如果不去,反倒向秦国示弱。

 赵惠文王决定硬着头皮去冒一趟险。他叫蔺相如随同他一块儿去,让廉颇留在本国太子留守。为了防备意外。赵惠文王又派大将李牧带兵五千人护送,相国平原君带兵几万人,在边境接应。

 到了预定会见的日期,秦王和赵王在渑池相会,并且举行了宴会,高兴地喝酒谈天。秦昭襄王喝了几盅酒,带着醉意对赵惠文王说:“听说赵王弹得一手好瑟。请赵王弹个曲儿,给大伙儿凑个热闹。”说罢,真的吩咐左右把瑟拿上来。赵惠文王不好推辞,只好勉强弹一个曲儿。秦国的史官当场就把这事记了下来,并且念着说:“某年某月某日,秦王和赵王在渑池相会,秦王令赵王弹瑟。”赵惠文王气得脸都发紫了。正在这时候,蔺相如拿了一个缶,突然跪到秦昭襄王跟前,说:“赵王听说秦王挺会秦国的乐器。我这里有个瓦盆,也请大王赏脸敲几下助兴吧。”秦昭襄王勃然变色,不去理他。蔺相如的眼睛射出愤怒的光,说:“大王未免太欺负人了。秦国的兵力虽然强大,可是在这五步之内,我可以把我的血溅到大王身上去!”

 秦昭襄王见蔺相如这股势头,十分吃惊,只好拿起击棒在缶上胡乱敲了几下。蔺相如回过头来叫赵国的史官也把这件事记下来,说:“某年某月某日,赵王和秦王在渑池相会。秦王给赵王击缶。”秦国的大臣见蔺相如竟敢这样伤秦王的体面,很不服气。有人站起来说:“请赵王割让十五座城给秦王上寿。”蔺相如也站起来说:“请秦王把咸阳城割让给赵国,为赵王上寿。”秦昭襄王眼看这个局面十分紧张。他事先已探知赵国派大军驻扎在临近地方,真的动起武来,恐怕也得不到便宜,就喝住秦国大臣,说:“今天是两国君王欢会的日子,诸位不必多说。”

 这样,两国渑池之会总算圆满而散。蔺相如两次出使,保全赵国不受屈辱,立了大功。赵惠文王十分信任蔺相如,拜他为上聊,地位在大将廉颇之上。廉颇很不服气,私下对自己的门客说:“我是赵国大将,立了多少汗马功劳。蔺相如有什么了不起?倒爬到我头上来了。哼!我见到蔺相如,总要给他个颜色看看。”这句话传到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就装病不去上朝。

 有一天,蔺相如带着门客坐车出门,正是冤家路窄,老远就瞧见廉颇的车马迎面而来。他叫赶车的退到小巷里去躲一躲。让廉颇的车马先过去。这件事可把蔺相如手下的门客气坏了,他们责怪蔺相如不该这样胆小怕事。蔺相如对他们说:“你们看廉将军跟秦王比,哪一个势力大?”他们说:“当然是秦王势力大。”蔺相如说:“对呀!天下的诸侯都怕秦王。为了保卫赵国,我就敢当面责备他。怎么我见了廉将军倒反怕了呢。因为我想过,强大的秦国不敢来侵犯赵国,就因为有我和廉将军两人在。要是我们两人不和,秦国知道了,就会趁机来侵犯赵国。就为了这个,我宁愿容让点儿。”

 有人把这件事传给廉颇听,廉颇感到十分惭愧。他就*着上身,背着荆条,跑到蔺相如的家里去请罪。他见了蔺相如说:“我是个粗鲁人,见识少,气量窄。哪儿知道您竟这么容让我,我实在没脸来见您。请您责打我吧。”蔺相如连忙扶起廉颇,说:“咱们两个人都是赵国的大臣。将军能体谅我,我已经万分感激了,怎么还来给我赔礼呢。”

 两个人都激动得流了眼泪。打这以后,两人就做了知心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负荆请罪的启示:

 一个集体起内讧,容易让敌人有机可趁;惟有团结起来、同心协力对抗外敌。才会让敌人无机可乘。更重要的是知错能改,勇于承认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