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数字成语 数字成语

愤世疾俗是什么意思?_愤世疾俗

tamoadmin 2024-08-25 人已围观

简介1.《天下名泉录》的原文是什么?2.与疾有关的成语有哪些?3.带有世字的四字成语4.易卜生对鲁迅的影响5.有关郑板桥作品《墨竹画》的介绍6.含有世的四字成语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唐.罗隐《雪》诗人迳以议论入诗,这在唐诗中是很罕见的。首句「尽道丰年雪」,其实所谓「尽道」,却不是普天下人「尽道」,只是达官显宦、富商大贾这一阶层的人在「尽道」。所以,诗的第二句「丰年事若何」其实就是向这

1.《天下名泉录》的原文是什么?

2.与疾有关的成语有哪些?

3.带有世字的四字成语

4.易卜生对鲁迅的影响

5.有关郑板桥作品《墨竹画》的介绍

6.含有世的四字成语

愤世疾俗是什么意思?_愤世疾俗

尽道丰年瑞

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

为瑞不宜多

唐.罗隐《雪》

诗人迳以议论入诗,这在唐诗中是很罕见的。首句「尽道丰年雪」,其实所谓「尽道」,却不是普天下人「尽道」,只是达官显宦、富商大贾这一阶层的人在「尽道」。所以,诗的第二句「丰年事若何」其实就是向这阶层的人反问:即使真的丰年,情况又会怎样呢?只因为,唐末,苛税重租,农民不管是丰收歉收,处境都是悲惨的,不过,诗人仅是反问,却没有道破底蕴,三、四句已转而回应这诗开始时提出的问题:「雪是否为瑞」?

诗人自己的答案是:「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这是告诉那些显贵阶层,不要忘记长安城里有许多贫民,他们可能还未有机会分享「丰年瑞」的好处,就已给风雪带来的寒流冻死!

总说诗忌议论,但刘学锴先生认为,读完这首诗,诗人自己的形像却鲜明可触。这是因为,诗中那些看来缺乏形象性的议论,不仅饱含着诗人的憎恶、蔑视、愤激之情,而且处处显示出诗人幽默诙谐、愤世疾俗的性格。

《天下名泉录》的原文是什么?

1、治国方面的不同:与其说,这国方面的不同,比如说治国针对的人物不同。先比如说孟子,他相当于大臣一样,每天都服侍在君王身边,为一国之君出谋划策,而孔子就不一样,他没有机会到哪个君王的身边诉说他的理念。所以说他只能四处流浪,传播他的理念。所以说这两者的效果当然不一样,这就是为什么说孟子比孔子的影响更深远。

2、观念不同:孟子服侍的是君王,所以说他多对君王要求,要求皇帝实施仁政,以及讲述各种实施仁政的好处,君王要做到爱民如子,不能过度的杀戮,要减轻刑法,减少赋税,使人民能够安居乐业,这样的话话,自己的国家才会强盛起来。

当时是个战乱的时代,天下还没有统一,所以说统一天下,是每个国家君王的梦想。孟子就说,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是杀戮,是死亡。只有在这个时候,一个君王实施仁政,使人民脱离水深火热之中,这样的话,人民自然会归附于他。统一天下,你就是顺手可得的事情。

而孔子的观念则是,他没有过多的想统一天下。他只是想如何才能让一个国家的君王整顿好他们的人民。孔子思想境界较高,他不喜欢用一般残酷的刑法来约束人民。

那样做虽然可以换来一时的臣服,但是并得不到民心。所以说,孔子觉得,应当实施仁政,这里的仁政和刚刚说的仁政好像一样。但是并非如此,这个是针对百姓的,让百姓发自内心的臣服于你。虽然这个是很缓慢的一个过程,但是如果最终达成的效果是可见一斑的。

3、门派不同:在当时那个混乱的年代,人都有独特的思想,想被皇帝重用,于是就分了各个门派,其中孔子与孟子都是儒家学派的,孔子更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百度百科-孔子

百度百科-孟子

与疾有关的成语有哪些?

1、四个“天下第一泉”

按常理,既为“天下第一泉”,应该是普天之下独一无二。然而事实上,单在中国被称为天下第一泉的,就有囚处:一处为庐山的谷帘泉,一处为镇江的中泠泉,一处为北京西郊的玉泉,一处则为济南的趵突泉。

第一个是谷帘泉。

庐山的天下第一泉在主峰大汉阳峰南面康王谷中,叫谷帘泉。相传唐代名人陆羽,以嗜茶著称,撰世界第一部研究茶叶专著《茶经》,世称“茶神”。陆羽对泡茶的水很有研究,他遍游祖国的名山大川,品尝各地的碧水清泉,按冲出茶水的美味程度,将泉水排了名次,确认庐山的谷帘泉为“天下第一泉”,江苏无锡的惠山泉为“天下第二泉”,湖北蕲水兰溪泉第三?。谷帘泉经陆羽评定,声誉倍增,驰名四海。历代文人墨客接踵而至,纷纷品水题留。宋代学者王禹偁考究了谷帘泉水后,在《谷帘泉序》中说到此泉水:“其味不败,取茶煮之,浮云散雪之状,与井泉绝殊。”宋代名士王安石、朱熹、秦少游、白玉蜡等都饶有兴趣地游览品尝过谷帘泉,并留下了绚丽的诗章。白玉蟾对飞流的谷帘泉及泉区胜景作了如下勾画:“紫岩素瀑展长霓,草木幽深雾雨凄。竹里一蝉闯竹外,溪东双鹭过溪西。步入青红紫翠间,仙翁朝斗有遗坛。竹梢露重书犹湿,松里云深复亦寒。”

第二个中泠泉。

也叫中濡泉、南泠泉,位于江苏镇江金山寺外。唐来之时,金山还是“江心一朵芙蓉”,中泠泉也在长江中。据记载,以前泉水在江中,江水来自西方,受到石簰山和鹘山的阻挡,水势曲折转流,分为三泠,三泠分别为南泠、中泠、北泠,而泉水就在中间一个水曲之下,故名“中泠泉”。因位置在金山的西南面,放又称“南泠泉”。因长江水深流急,汲取不易。据传打泉水需在正午之时将带盖的铜瓶子用绳子放入泉中后,迅速拉开盖子,才能汲到真正的泉水。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曾到此,留下了“铜瓶愁汲中濡水,不见茶山九十翁”的诗句。

清咸丰、同治年间,由于江沙堆积,金山与南岸陆地相连,泉源也随金山登陆。中泠泉上岸后曾一度迷失,后于同治八年被候补道薛书常等人发现,遂命石工在泉眼四周叠石为池,并由常镇通海道观察使沈秉成,于同治十年春写记立碑,建亭,覆亡。光绪年间镇江知府王仁堪又在池周造起石栏,池旁筑庭榭。并拓池40 亩,开塘种植荷茭,又筑土堤,种柳万株,抵挡江流冲击,使柳荷相映,十分秀丽。现镌刻在方池南面石栏上的“天下第一泉”五个道劲大字,为王仁堪所书。池旁盖楼建亭,池南建有一座八角亭,双层立在,直径七米,十分宽敞,取名“鉴亭”,是以水为镜,以泉为鉴之意。亭中有石桌石凳,供游人小憩,十分风凉幽雅。池北建有两层楼房一座,楼上楼下为茶室,环境幽静,林荫覆护,风景清雅,是游客品茗的最佳之处。楼下层前壁左侧,嵌有沈秉成所书“中泠泉”三字石刻;右侧为沈秉成“中泠泉”及薛书常“中泠泉辩”石刻。

中泠泉水宛如一条戏水白龙,自池底汹涌而出。“绿如翡翠,浓似琼浆”,泉水甘冽醇厚,特宜煎茶。唐陆羽品评天下泉水时,中泠泉名列全国第七,稍陆羽之后的后唐名士刘伯刍把宜茶的水分为七等,扬子江的中泠泉依其水味和煮茶味佳名列第一。用此泉沏茶,清香甘冽,相传有“盈杯不溢”之说,贮泉水于杯中,水虽高出杯口二三分都不溢,水面放上一枚硬币,不见沉底。从此中汁泉被誉为“天下第一泉”。

北京玉泉位于西郊玉泉山上,自山间石隙中喷涌而出,淙淙之声悦耳。下泄泉水,艳阳光照,犹如垂虹,明时已列为“燕京八景”之一。明清两代,均为宫廷用水水源。据传,清帝乾隆为验证该水水质,命太监特制一个银质量斗,用以秤量全国各处送京来名泉水样,其结果是:北京玉泉水每银斗重一俩,为最轻;济南珍珠泉水重一两二钱,镇江中泠泉水重一两三钱!无锡惠山泉、杭州虎跑泉水均为一两四钱。证实乾隆自定评泉关键是水质轻为标

准。玉泉水含“杂质”最少,水就清,质量最好,长期饮用还能祛病益寿。于是在“水清而碧,澄洁似玉”的“裂帛湖”畔,刻下了御制《玉泉山天下第一泉记》:“则凡出于山下而有冽者,诚无过京师之玉泉,故定为天下第一泉。”玉泉被这位旅游和品泉名人乾隆皇帝正式命名为“天下第一泉。”

济南趵突泉还是这个乾隆皇帝在评定北京西郊玉泉不久,南巡来到济南,当他看到趵突池中三泉喷涌,势如鼎沸,状似堆雪的壮观后,遂把泉水三柱誉为蓬莱、方丈、瀛州三座山,乾隆帝凭栏而立,并品尝趵突泉水,俯瞰泉池,觉情趣无穷,高兴处,写下了《游趵突泉记》,认为该泉水清冽甘美,和玉泉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于是大笔一挥,把“第一泉”的美名又封给了趵突泉。其实购突泉为济南七十二泉之冠,泉旁石碑“第一泉”三字系清同治年间王仲霖所书,含糊其词,有意无意之间,给游客错以天下第一的印象,遂使趵突泉扬名四方。

上述四个天下第一泉是人们凭实践经验或实验命名的,并有一些行之有效的水质测定方法:如以某水煮食物,易熟烂者水质较好的煮试法;用口品尝水的味道,越清淡水质越好的咪试法,陆羽等人煮茗论水,应属于煮试和味试的综合运用了。玉泉的评定是秤同体积各种泉水重量,水量越轻则所含杂质就越少,水质也越好,故称衡试。

2、天下第二泉——无锡惠山泉

无锡位于江苏省南部,南临太湖,西依惠山,京杭运河纵贯南北,京沪铁路横卧东西,交通便利,物产丰富,山明水秀,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位于该市西部高329 米的惠山,绵延20 公里,其九峰如九条顽皮的苍龙,挤在一起,头东尾西,淹没于太湖之中。“挹九峰之苍翠,瞰太湖之波涛”。山间古木参天,幽谷清静,自古以来,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是著名的锡惠风景游览胜地。

惠山多清泉,历史上就有“九龙十三泉”之说。位于惠山寺附近的惠山泉原名漪澜泉,相传它是唐朝大历未年,由无锡县令敬澄派人开凿的。共两池,上池圆,水色澄碧,饮料都在这里汲取;下池方,虽一脉相通,但水质不如上池清澈。唐朝陆羽在他著的《茶经》中排列名泉20处,无锡惠山泉位居第二。另一位评水大家刘伯刍认为:“适宜于煮茶的泉水有七眼,惠山泉是第二”。此后“天下第二泉”之名为历代文人名流所公认。宋代诗人苏拭曾两次游无锡品惠山泉,留下了“独携大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的吟唱,更使惠山泉生辉。

惠山泉名不虚传,泉水无色透明,含矿物质少,水质优良,甘美适口,系泉水之佼佼者。其原因是由于惠山岩石地层为乌桐石英砂岩,地下水从地层中涌向地面时,水中杂质多数已在渗滤过程中除去,相传唐武宗时,宰相李德裕很爱惠山泉水,曾令地方官吏用坛封装,驰马传递数千里,从江苏运到陕西,供他煎茶。因此唐朝诗人皮日休曾将此事和杨贵妃驿递荔枝之事相比联,作诗讥讽:“丞相常思煮茗时,郡侯催发只嫌迟;吴国去国三千里,莫笑杨妃爱荔枝。”到了宋朝,二泉水的声誉更高。苏东坡向人推荐:“雪芽为我求阳羡,乳水君应饷惠泉,”据宋张邦基《墨庄漫录》所载:“无锡惠山泉水,久留不败,政和甲午岁赵霆始贡水于上方,月进百樽。”二泉水一度成为进献给皇帝的贡品。宋高宗兵败南渡时,也不忘饮用二泉水,南朱著名诗人杨万里在诗中称赞二泉:“惠泉遂名陆子泉,泉与陆子名俱佳。一瓣佛香炷遗像,几个袖子拜茶忙?”。惠山泉水自泉壁石雕的“龙头”中流出,叮咚作响,清脆悦耳。泉畔建有“二泉亭”,泉池旁的大石上,镌亥情“天下第二泉”五个大字,是元代著名书法家赵孟頫所题。赵在题字之余,还题诗一首:“南朝古寺惠山前,裹名来寻第二泉。贪恋君思当北去,野花啼鸟漫留连。”

明朗,二泉更成了诗人墨客、达官贵人品茗游玩,题咏不绝的地方。特别是明初听松庵的高僧性海,请湖州竹工做了个天圆地方,形成乾坤壶的竹炉,以二泉水煮茗待客。著名画家王级于洪武甘八年为竹炉作画,并有诗云:“寒斋夜不眠,瀹茗坐炉边;伙火煨山栗,敲冰汲涧泉,瓦铛翻白云,竹牖出青烟;一啜凤生腋,俄警骨已仙!”足见其倾倒之情。著名画家文徵明,在明正德十三年二月十九日清明节,与友人茶会于惠山,兴致挥毫作了《惠山茶会图》,设色纸本,再现了诗人、画家竹炉煮茗,茅亭小想的情景,这一珍贵画卷,珍藏故宫博物院。

清圣祖玄烨和高宗弘历都曾多次到无锡,每次必品尝二泉水并题咏。乾隆对二泉更是赞赏有加:“石甃淙云乳,何以问来脉?摩沙几千载,涤荡含光泽。澄澈不爱尘,岂杂溪毛碧。鸿渐真识味,高风缅畴昔!”二泉由于受到清朝帝王的赏识,因此地方官绅对二泉周围的环境,在原有基础上加以整修,布置了池沼、流泉、石刻、山、湖山和亭台厅室,配置了花草树木,使其成为一个精巧雅致的庭园。该庭园的主要构筑物,均分布在同一轴线上,结构严谨,基本定型于乾隆南巡期间,所以成为我国造园鼎盛对期的代表作品之一。中心是泉亭,亭内有上池和中池;泉亭之上为“景徽堂”:泉亭之下为“漪澜堂”,堂前为下池。上池,中池和下池组成了“天下第二泉”的完整水系。三池形状各异,均砌以精致的青石栏杆。上池八角形,径四尺五寸,开凿最早,水质最好,除用作煮茗外,还可用来酿制著名的“二泉酒”。中池方形,边长三尺,距上池仅二尺许,水质较差。下池最大,长方形,开凿于北宋明道年间。池的上壁装有石刻的螭首,即《惠山记》中说的“龙吻”,中池条水经过漪澜堂下面的暗渠,从螭口流入下池,叮咚有声。池内金色大鲤鱼、大青鱼悠游其间。下池北面的围墙上,嵌有“天下第二泉”大字题刻,笔势雄劲,系清朝进士、吏部员外郎王澍手书。

从泉亭左右两侧的石阶抬级而上,在平台的后面,倚山有一座三间七架的厅室,这就是景徽堂。这座歇山顶的敞厅,屋字轩昂,三面环廊,厅前乔柯扶苏,绿荫翳然,现辟为茶室,是品评二泉水的理想之处。堂两旁大书一联:“试第二泉,且对明亭暗窦;携小团月,分尝山茗溪茶。”这座以泉石之胜而自成一格的古典庭园,每当月色溶溶的夜晚,皎洁加玉轮冰晶的皓月,倒影在波光微动的清泉之中,银华闪烁,悠然入画,水波月影,幽美宁静,美妙诗情画意是何等诱人。无锡当代民间音乐家华彦钧,曾在惠山一带颠沛流离。在泉水的汩汩声中,这位饱经风霜、双目失明的阿炳,追忆着旧时所见的山色水光:那清冽的泉水,该是辛酸的泪水凝成的吧?那倒映在清池里散发着柔和银色光华的明月,不正象征着自己梦寐以求的光明和理想吗?一首音乐的旋律在自己的胸中回荡,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是瞎子阿炳20 多年呕心沥血、反复凝炼的结晶。那委婉悠扬,感人肺腑的曲调,今天已成为驰誉宇内,叩人心弦的绝响。而二泉也随着这行云流水般的乐曲声,飞越重洋,成为中外旅游者神往之地。

3、天下第三泉——苏州观音泉

观音泉在苏州虎丘观音殿后,泉井所在的小院,清静幽雅,园门上刻有“第三泉”三个大字。第三泉又名“陆羽井”,据《苏州府志》记载,陆羽曾在虎丘寓居,发现虎丘泉水清冽沽莹,甘美可口,便在虎丘山上挖一口泉井,所以得名。刘伯刍评此水为第三。

与第三泉相通的还有“剑池泉”,在苏州虎丘山下。一入“别有洞天”的园门即是剑池,门旁有“虎丘剑池”四个大字,笔力雄劲,为唐代颜真卿所书。据文献记载,剑池之下,为春秋晚期吴国国君阖闾之墓,为建该墓,当时征调10 万民士,凿池三年方成。因阖闾爱剑,下葬时以宝剑3000 殉葬。相传秦始皇和东吴孙权曾遣人在此凿石求剑,无成。凿处遂成深2 丈的长方形深池,故名剑池。池旁峭壁如削,刻有“风壑云泉”四字,笔法圆润,据传为宋代米芾所书。

虎丘虽然是座小山,但其山势雄奇如蹲虎状,它的峰顶,更像从海中涌出状。虎丘寺石泉水,加上“碧螺春”,在此煮茶品茗,别有一番情趣。难怪元朝名大顾瑛夸曰:“雪霁春泉碧,苔浸石瓷青,如何陆鸿渐,不入品茶经。”

4、天下第四泉——杭州虎跑泉

位于杭州西湖西南大慈山下的虎跑泉,相传,唐元和十四年高僧寰中居此,苦于无水,欲走,一夜他梦见一位神仙,告诉他说:“南岳童子泉,当遣二虎移来。”第二天,果然看见“二虎跑地作穴”涌出一股泉水,故名“虎跑”。当今虎跑泉池东南隅沟谷中,西湖新十景之一的《虎跑梦泉》的浮雕,正活龙活现地再现了这个“虎移泉眼”的神话故事。

当然,虎跑泉并不是两只老虎“跑”出来的。据地质学家的调查研究,“虎跑”附近的岩层属于砂岩,因裂隙较多,透本性能好。而且这里的砂岩层都向东南倾斜,倾角较大,约有45度。虎跑泉就在砂岩层倾斜的下方,正好承受着岩层层面向下渗流的地下水。在地形上,虎跑泉又处在一个沟谷中,是个汇水区。它的北、西和西南三面被高山包围,组成一个马蹄形洼地。它的西北部山峰高230 米,这160米高差和汇水洼地给虎跑泉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地形和供水条件。此外,在虎跑泉附近还有一条与岩石层走向近于平行的断层,可以拦蓄地下水,把地下水控制在断层之中,坚硬岩石裂隙中存身的地下水叫裂隙水,其形成的虎跑泉为裂隙水泉。而西湖风景区另两处名泉:一是补给玉泉的含水层系第四系松散砂砾层,其中的地下水称为孔隙水,出露地表后被命名为孔隙水泉;另一处龙井泉水是岩溶地层中赋存的岩溶水,其天然露头叫做岩溶泉水。

由于虎跑泉是从难溶解的石英砂岩中渗出来的,带来的可溶解矿物质不多,因此虎跑水质相当纯净。经化学分析证明,它的矿物质含量每升水中只有20 毫克到150 毫克,比一般泉水要低,比玉泉水和龙井泉水低得多。这就是虎跑泉水特别沁人心脾,被誉为杭州名泉之首。虎跑泉周围幽雅清秀,泉水甘冽醇厚,泉旁书有“天下第四泉”五个大字。苏拭有诗赞日:“道人不惜阶前水,借与匏尊自在尝”。龙井茶用虎跑水浸泡,清香四溢,味美无穷,被称为“龙虎斗”,是一种上等饮料,誉为“西湖双绝”,闻名中外。

5、华夏人名泉

在华夏大地上,还有数处与著名历史人物的生平活动有关,以他们的名或号命名,其中著名的是,湖北宜昌的陆游泉,江西上饶的陆羽泉,杭州西湖的六一泉,山东淄博的柳泉、讽贪倡廉泉。

陆游泉距宜昌市约10 公见出露在长江西陵峡西陵山腰,有石阶一径可达。泉水自岩壁石罅中流出,汇入长宽各1.5 米,深约1 米的正方形泉坑中,清澈如镜,透亮见底;复不枯竭,冬不结冰;取而复满,常盈不溢;用其煮茶,醇香适口。泉侧有“三游洞”。史载,该洞于唐元和十三年冬,诗人白居易、元稹和文学家白行简三人同游而得名。到了宋代,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于嘉佑元年冬,又游该洞,人称“后三游”。“三游洞”依山傍水,高岚深谷,秀美壮观,为一处名泉奇洞旅游名胜。

陆游生活在南宋半壁江山沦陷,最高封建当局苟且偷安,醉心于腐化享乐的时代。他和许多爱国志士一样,报国无门,郁郁不得志,于是愤世疾俗,将爱国之情寄托于山水诗书。陆游不仅喜欢名山大川,还乐意品尝碧水佳泉。宋孝宗乾道六年十月,陆游在入川途中游览“三游洞”时,特意到洞门左侧的泉边取水煎茶,品评其味。佳美的泉水使陆游诗兴,吟赋一首:“苔径芒鞋滑不防,潭边聊得据胡床,岩空倒看峰峦影,涧远中含药草香。汲取满瓶半乳白,分流触石佩声长,囊中日铸传天下,不是名泉不合尝。”诗被人摩刻,泉被命名为“陆游泉”,远近闻名。

陆游泉经过修葺,泉口已用条石镶砌,外加雕花石栏杆,上覆一座半壁亭。亭子依山面溪而建,半壁嵌入山岩,如同“天坠地出”,虽由人作,宛似天成。亭为青石结构,仿宋代风格,飞檐翘角,顶脊两端有甍石装饰,亭柱上刻着“囊中日铸传天下,不是名泉不合尝”诗句,古朴雅致。泉周围绿竹森森,藤萝重重,奇石累累,流水淙淙,景趣无穷。

六一泉位于杭州西湖孤山西南麓,是宋代文学家苏轼于元祐四年任杭州知州时,为怀念同时代的散文家和诗人欧阳修而命名的。

泉池面积约2 平方米,上盖半亭一座。

柳泉在山东淄博市淄川区蒲家庄东壑沟中。泉出沟底,外溢为溪,大旱不竭,称“满井”,沟内绿柳咸荫,故名“柳泉”。相传当年蒲松龄在此设茶待客,与人谈狐说鬼,搜集创作素材。蒲松龄是位“写妖写鬼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的文学巨匠,自号柳泉居士。

柳泉水清冽透底,鱼戏缕缕水藻中,真有点潭中鱼“皆若空游无所依”的味道。四周草木环抱,幽静安雅,19 年茅盾先生所题《柳泉》石碑立于泉旁。也许蒲公家中后院的柳泉也占了蒲公的光,今天诞生了柳泉啤酒、柳泉路。

柳泉路上共有四泉:柳泉、荷泉、蒲泉、松泉。荷泉有三座亭亭玉立的石制建筑小品,如同三盆荷花盆景立于水中;四泉之首的蒲泉,泉水分别从三根“火柴棍”头上几十个喷孔中一涌而出,霎时三朵白色的蒲公英绽开在水中,如慧星袭月、天女散花。如果说上列三泉以妙趣横生,给人以无限联想取胜的话,那末,最后的松泉则给人幽深肃穆之感。

柳泉东南里许,有蒲松龄墓,墓前碑亭内立重刻清雍正三年张之撰《柳泉蒲先生墓表》及茅盾新题墓碑。

陆羽泉又名“天下第十四泉”,位于江西上饶市广教寺内。茶圣陆羽以嗜茶著名,世称茶神。陆羽曾在上饶广教寺隐居多年,筑有山舍,后人名为陆鸿渐宅。宅外种植茶园数亩,开凿一井泉,地下水经过四周红色石英砂岩渗透过滤,水清味甜,当时品为“天下第十四泉”。唐孟郊《题陆鸿渐上饶新开山舍》诗云:“惊彼武陵状,移归此岩边。开亭凝贮云,凿石先得泉。啸竹引清吹,吟花成新篇。”皇甫曾诗曰:“千峰侍逋客,香茗复丛生,摘知深处,烟霞羡独行。幽期山寺远,野饭石泉清。”据此可见陆羽曾在此种茶、品泉,传说《茶经》也在此写作。泉边石圈上“源清流洁”四个篆字是清末段大成所题,为陆羽泉水质的真实写照。

文学泉相传陆羽还在湖北无门县城北门外“陆子井”取水品茶,因陆曾拜太子文学之职,故此井以“文学”名泉。此并口径90 厘米,上覆八方形巨石,凿三孔,作“品”字状,甚为别致,故又俗称三眼井。井后碑亭,为木结构建筑,六角重檐攒尖顶。内立石碑,正面题“文学泉”三字,背面题“品茶真迹”四字,苍劲古朴。亭后小庙,壁嵌片石,线刻陆羽小像,端坐品茶,颇有凤趣。

讽贪儡廉泉天下名泉中赋予道德生命的当推贪、廉两泉。贪泉位于广州市西北15 公里的名胜石门。史载,人如果误饮贪泉就会贪婪成性,但实际上饮贪泉而不贪者大有人在。吴隐之于东晋元兴年间任广州刺史,特地前往饮泉,并赋诗:“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纵使齐欢饮,终当不易心。”诗意为区分贪与不贪,在内因不在外因。 ?

果然,吴隐之在任职期间,始终保持两袖清风,一尘不染;颇有色彩的是,当吴隐之任满返乡途中,船至贪泉附近江面,风浪大作,危难之际,吴隐之揣测,莫非家人违禁?一经询问,果真夫人私带名贵药材沉香一斤。吴隐之随即把沉香抛入江中后,竟然风静波平,因此,这一带遂得“沉香浦”地名。

廉泉在合肥包公祠内,是为纪念铁面无私、刚正不阿的包拯而掘的。亭中石壁镌文说:贪官喝了“廉泉”,头会奇痛不止;清官饮了,则愈加廉洁奉公。泉因此得名。

无独有偶,江西赣州市光孝寺也有一处廉泉。相传,古时当地有一太守廉洁出名,忽一夜,雷击过后,有清泉从地涌出。人们为纪念清官,便命名为“廉泉”。

带有世字的四字成语

1. 关于"疾"的成语有哪些

疾恶如仇 向疾强梁 疾风劲草 疾恶如仇 疾言厉色 疾首蹙额 马迟枚疾 积劳成疾 疾首蹙頞 疾风彰劲草 疾风迅雷 疾足先得 疾雷不及塞耳 疾首痛心 疾言厉气 疾雨暴风 疾恶若雠 疾风暴雨 疾风骤雨 疾风甚雨 疾言怒色 疾如雷电 疾如旋踵 疾病相扶 疾霆不暇掩目 纳污藏疾 疾雷不暇掩耳 疾不可为 疾言遽色 积忧成疾 疾风知劲草 疾走先得 大声疾呼 讳疾忌医 痛心疾首 奋笔疾书 疾恶如风 疾雷不及掩耳 亟疾苛察 眼疾手快 疾恶如雠 疾首嚬蹙 不疾不徐 疾言倨色 疾声厉色 深恶痛疾 一手独拍,虽疾无声 不徐不疾 疾风扫秋叶 手疾眼快 薪之疾 愤世疾俗 沉疴宿疾 衔枚疾走暴风疾雨 寡人之疾 出丑扬疾 疚心疾首 伤心疾首 疥癣之疾 河鱼腹疾 高材疾足 痌心疾首 纤芥之疾 烟霞痼疾 河鱼之疾 含蓼问疾 畅叫扬疾 疮疥之疾 吊死问疾 疢如疾首 高才疾足 腹心之疾 掩瑕藏疾 心腹之疾 甘心首疾 愤世疾邪 膏肓之疾 含垢藏疾 犬马之疾 攻疾防患 除疾遗类 忧愤成疾 妒贤疾能 愤时疾俗 悼心疾首 癣疥之疾 偕生之疾 暴风疾雨 不疾不徐 不徐不疾 出丑扬疾 畅叫扬疾

除疾遗类 沉疴宿疾 薪之疾 大声疾呼 吊死问疾

妒贤疾能 悼心疾首 奋笔疾书 愤时疾俗 愤世疾俗

愤世疾邪 腹心之疾 高材疾足 高才疾足 膏肓之疾

攻疾防患 寡人之疾 甘心首疾 含垢藏疾 讳疾忌医

含蓼问疾 河鱼腹疾 河鱼之疾 疾不可为 疾病相扶

疾恶如仇 疾恶如雠 疾恶若雠 疾恶如风 疾风暴雨

疾风劲草 疾风扫秋叶 疾风甚雨 疾风迅雷 疾风知劲草

疾风彰劲草 疾风骤雨 亟疾苛察 疾雷不及掩耳 疾雷不暇掩耳

积劳成疾 疾雷不及塞耳 疾如雷电 疾如旋踵 疾首蹙额

疾声厉色 疾首痛心 疾霆不暇掩目 疚心疾首 疥癣之疾

疾雨暴风 积忧成疾 疾言遽色 疾言倨色 疾言厉气

疾言厉色 疾言怒色 疾足先得 疾走先得 马迟枚疾

犬马之疾 手疾眼快 深恶痛疾 伤心疾首 痛心疾首

心腹之疾 纤芥之疾 癣疥之疾 衔枚疾走 偕生之疾

忧愤成疾 眼疾手快 一手独拍,虽疾无声 掩瑕藏疾 烟霞痼疾

2. 跟疾有关的成语

疾首蹙頞、走笔疾书、出丑扬疾、不疾不徐、妒贤疾能、攻疾防患、回畅叫扬疾、忧愤答成疾、疾之如仇、积忧成疾、河鱼之疾、暴风疾雨、疚心疾首、膏肓之疾、瘸狼渴疾、疾言倨色、疾风暴雨、霜露之疾、疾恶如仇、纤芥之疾、心腹之疾、疲癃残疾、疾风劲草、、纳污藏疾、疾言遽色、寡人之疾

3. 带疾的成语有哪些

讳疾复忌医、

痛心疾首、制

奋笔疾书、

疾风知劲草、

疾风劲草、

疾言厉色、

眼疾手快、

深恶痛疾、

寡人之疾、

疾风迅雷、

不疾不徐、

疾恶如仇、

疾首蹙额、

积劳成疾、

衔枚疾走、

大声疾呼、

疾风骤雨、

疾风暴雨、

癣疥之疾、

疾言遽色、

愤世疾俗、

纤芥之疾、

疥癣之疾、

疾如雷电、

膏肓之疾、

含蓼问疾、

马迟枚疾、

河鱼腹疾、

疾言倨色、

疾雷不及掩耳

4. 快与疾有关的成语

手疾眼快

注音shǒu jí yǎn kuài

出处原来悟空手疾眼快,正在那混乱之时……哪吒脑后,着左膊上一棒打来。 明·吴承恩《西游记》

解释疾:迅速。动作迅速,眼光敏捷。形容机灵敏捷。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很机灵

结构联合式

相近词眼明手快、心灵手巧、手急眼快

反义词笨手笨脚

押韵词置身事外、现炒现卖、安营下寨、上门买卖、清闲自在、智昏菽麦、男欢女爱、意在笔外、直内方外、日征月迈、......

年代古代

灯谜变戏法的功夫

歇后语二姑娘拍豆角;变戏法的功夫

语文同步“是吗?”小胖墩儿跳起来,立刻退后两步,一闪身脱了单褂儿,叉着腰说,“来吧,是一叉一搂的,还是随便摔?”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搂。 《人物描写一组》小学十册·课文·22

示例多一个人,说不定也许能手疾眼快的救了钱太太。 老舍《四世同堂》

其它使用

◎ 9.娴熟的技术对娴熟的护理操作技术要求是:一要稳,即动作轻柔、协调、灵巧、稳妥、有条有理,这不仅使人获得安全感,而且给人以美的感受;二要准,即动作严格按照护理常规办事,操作起来准确无误,恰到好处;三要快,即动作熟练、手疾眼快、干净利落,用较少的时间高质量地完成操作任务;四要好,即质量高、效果好、病人满意、自己也满意。

2.

眼疾手快

注音yǎn jí shǒu kuài

典故倘或被眼疾手快的拿了送官,如之奈何?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三回

释义形容做事机警敏捷。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结构联合式

相近词手疾眼快

押韵词不绝如带、急不可待、青林黑塞、怀刑自爱、自惊自怪、安营下寨、虎瘦雄心在、百无聊赖、崇洋 *** 、无如之奈、......

示例走在他旁边的郭根泉眼疾手快,一把将它抱住。 袁静《伏虎记》第十四回

其它使用

◎ ”哎,等一等!”陈万有吓了一跳,打了个侧歪,要不是赵大鹏眼疾手快扶住了他,说不定会倒下去。

◎ 电力磨不用人力推动只需要人把和了水的矿石用铁勺挖了投入磨眼,做这种活的仍然是女工,她们眼疾手快心眼灵活,更能够瞄准磨眼又准又稳地投进矿石.

◎ 一位记者眼疾手快,摄下了这一幕。

5. 疾的成语有哪些

积劳成疾、

深恶痛疾、

痛心疾首、

大声疾呼、

疾言厉色、

奋笔疾书、

眼疾手快、

攻疾防患、

不疾不徐、

忧愤成疾、

衔枚疾走、

出丑扬疾、

疾风知劲草、

疾足先得、

积忧成疾、

畅叫扬疾、

走笔疾书、

河鱼之疾、

膏肓之疾、

霜露之疾、

疾之如仇、

亟疾苛察、

瘸狼渴疾、

吊死问疾、

疾雷不及塞耳、

忧劳成疾、

疲癃残疾、

6. 关于疾的成语有哪些

疾言厉色

讳疾忌医

疾风暴雨

无疾而终

7. 与疾字有关的成语

眼疾手快: 形容做事机警敏捷。 忧愤成疾: 忧愁气愤得病了。形容极其忧愤。 纤芥之疾: 比喻不必在意的小毛玻 偕生之疾: 偕生:与生俱来。先天性的疾玻 心腹之疾: 指体内致命的疾玻比喻严重的隐患。 无疾而终: 没有病就死了

8. 有关疾的四字成语

有关疾的四字成语很多,如下所示:

不疾不徐 疾:急速。徐:缓慢。不急不慢。指处事能掌握适度的节律,不太快或不太慢。

不徐不疾 徐:慢。疾:快。不快不慢,从容自然。

大声疾呼 疾:快。大声呼喊,引起人们注意。

吊死问疾 吊祭死者,慰问病人。形容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

腹心之疾 腹心:比喻要害处;疾:疾患。比喻要害处的祸患。

甘心首疾 甘心:情愿,乐意;首:头;疾:病,引申为痛。想得头痛也心甘情愿。形容男女之间相互思念的痴情。

高材疾足 高材:才能高;疾足:迈步快。形容人才能出众,行事敏捷。

膏肓之疾 指不可医治的绝症。

寡人之疾 寡人:古代君主的自称;疾:病,毛病。古代君王的通病——好色。

含垢藏疾 本谓应有包容的气量,后转用以指包容坏人坏事。

含蓼问疾 蓼:一种苦味水草。不顾辛苦,慰问疾病。旧时比喻君主安抚军民,跟百姓同甘共苦。

河鱼腹疾 指腹泻。

讳疾忌医 讳:避忌;忌:怕,畏惧。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的缺点和错误。

积劳成疾 积劳:长期劳累过度;疾:病。因长期工作,劳累过度而生了病。

积忧成疾 忧:忧虑。长久忧虑就会得病。

疾不可为 疾:病;为:治。病已不可医治。

疾恶如仇 疾:憎恨;恶:指坏人坏事。憎恨坏人坏事就象憎恨仇人一样。

疾风迅雷 形容事情的发生和发展,象暴风急雷那样猛烈而迅速。

疾如雷电 快提就像雷鸣闪电。形容形势发展很迅速。

疾如旋踵 旋踵:转动脚跟。快得就像转动一下脚跟。形容变化很快。

疾首蹙额 疾首:头痛;蹙眉:皱眉。形容厌恶痛恨的样子。

疾言遽色 言语神色粗暴急躁。形容对人发怒时说话的神情。

疾言厉色 疾:急速。说话急躁,脸色严厉。形容对人发怒说话时的神情。

疾足先得 比喻行动迅速的人首先达到目的。

疚心疾首 疚:久病,忧虑。因歉疚而内心不安。心中不安,头痛脑胀。形容十分悲痛忧愁或不安。

深恶痛疾 恶:厌恶;痛:痛恨。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手疾眼快 形容机灵敏捷。

痛心疾首 疾首:头痛。形容痛恨到了极点。

纤芥之疾 比喻不必在意的小毛病。

偕生之疾 偕生:与生俱来。先天性的疾病。

癣疥之疾 癣疥:两种皮肤病。比喻无关紧要的小问题和小毛病。

烟霞痼疾 烟霞:指山水;痼疾:久治不愈的病,比喻积久成习,不易改变的嗜好、习惯。指爱好山水成癖。

暴风疾雨 指来势急遽而猛烈的风雨。

薪之疾 病了不能打柴。自称有病的婉辞。

畅叫扬疾 指大吵大闹。“畅叫”即“唱叫”,吵闹之意。“扬疾”犹嚷唧,亦吵闹之意。

沉疴宿疾 疴:病;宿:长久的。指重病和老病。也比喻积久而成,为害甚大的社会弊端。

出丑扬疾 暴露丑恶。

除疾遗类 遗:留下。类:种。只治表面的病,又留下了病根。比喻去患不彻底,留下祸根。

悼心疾首 心里伤感,头部疼痛。形容悲痛到了极点。

妒贤疾能 对品德、才能比自己强的人心怀怨恨。同“妒贤嫉能”。

奋笔疾书 奋笔:提起笔来。指精神昂扬地挥笔快速书写。

愤时疾俗 有正义感的人对黑暗的现实社会和不合理的习俗表示愤恨、憎恶。同“愤世嫉俗”。

愤世疾俗 有正义感的人对黑暗的现实社会和不合理的习俗表示愤恨、憎恶。同“愤世嫉俗”。

愤世疾邪 犹愤世嫉俗。

高才疾足 形容人才能出众,行动快。同“高才捷足”。

攻疾防患 匡正过失,防止祸患。

河鱼之疾 河鱼:腹疾的隐称,因鱼腐烂是从腹中开始而得名。指腹泻。

疾风劲草 在猛烈的大风中,只有坚韧的草才不会被吹倒。比喻只有经过严峻的考验,才知道谁真正坚强。

亟疾苛察 指急剧猛烈,以苛刻烦琐为明察。

疾病相扶 有病的互相扶助。指患难时互相关心帮助。

疾恶如雠 憎恨坏人坏事就象憎恨仇人一样。同“疾恶如仇”。

疾恶如风 痛恨坏人坏事就像狂风猛扫一样。

疾恶若雠 憎恨坏人坏事就象憎恨仇人一样。同“疾恶如仇”。

疾风暴雨 疾:又快又猛;暴:突然而猛烈。形容风雨来势猛。比喻迅猛激烈的斗争。

疾风甚雨 指大风急雨。

疾风骤雨 疾:又快又猛;骤:突然而猛烈。形容风雨来势猛。比喻迅猛激烈的斗争。

疾声厉色 疾:急速。说话急躁,脸色严厉。形容对人发怒说话时的神情。

疾首痛心 ①伤心到时极点。②痛恨到极点。

疾言倨色 形容对人发怒时说话的神情。同“疾言遽色”。

疾言厉气 形容对人发怒说话时的神情。同“疾言厉色”。

疾言怒色 形容对人发怒说话时的神情。同“疾言厉色”。

疾雨暴风 指来势急遽而猛烈的风雨。同“暴风疾雨”。

疾走先得 比喻行动迅速的人首先达到目的。同“疾足先得”。

疥癣之疾 疥、癣:轻度的皮肤病。比喻无关紧要,不碍大局的小毛病、小问题、小障碍。亦作“疥癞之疾”、“疥癞之患”。

马迟枚疾 用于称赞各有长处。同“马工枚速”。

犬马之疾 谦称自己的疾病。

伤心疾首 痛心疾首,形容痛心之至。

衔枚疾走 衔:用嘴含;枚:像筷子的东西,两头有带,可系于颈上;疾走:快走。形容夜晚秘密急行军。

心腹之疾 指体内致命的疾病。比喻严重的隐患。

掩瑕藏疾 掩:遮盖。瑕:玉上的斑点,比喻缺点。藏:隐瞒。疾:毛病,过错。掩盖缺点,隐瞒过错。

眼疾手快 形容做事机警敏捷。

忧愤成疾 忧愁气愤得病了。形容极其忧愤。

9. 带疾字成语有哪些

带疾字来成语有哪些 :

积劳成疾源、

深恶痛疾、

痛心疾首、

大声疾呼、

疾言厉色、

奋笔疾书、

眼疾手快、

出丑扬疾、

不疾不徐、

疾足先得、

攻疾防患、

忧愤成疾、

积忧成疾、

畅叫扬疾、

走笔疾书、

河鱼之疾、

疾之如仇、

疾风知劲草、

衔枚疾走、

亟疾苛察、

瘸狼渴疾、

膏肓之疾、

疾雷不及塞耳、

一手独拍,虽疾无声、

疲癃残疾、

霜露之疾、

吊死问疾、

纤芥之疾、

以疾掩迟

10. 跟疾有关的成语是什么

积劳成疾、

深恶痛疾、

痛心疾首、

大声疾呼、

疾言厉色、

奋笔疾书、

眼疾手快、

出丑扬疾、

不疾不徐、

疾足先得、

攻疾防患、

忧愤成疾、

积忧成疾、

畅叫扬疾、

走笔疾书、

讳疾忌医、

疾之若仇、

疾霆不暇掩目、

寡人之疾、

疾步如飞、

除疾遗类、

疾首蹙额、

忧劳成疾、

癣疥之疾、

疾风劲草、

甘心首疾、

烟霞痼疾、

疾如旋踵、

疾不可为、

疾风彰劲草、

沉疴宿疾、

疾电之光、

负薪之疾、

疾风扫秋叶、

高材疾足、

疾声大呼、

疾雷不暇掩耳、

疢如疾首、

千夫所指,无疾将死、

山薮藏疾、

掩瑕藏疾、

不徐不疾、

马迟枚疾、

偕生之疾

河鱼之疾、

疾之如仇、

疾风知劲草、

衔枚疾走、

亟疾苛察、

瘸狼渴疾、

膏肓之疾、

疾雷不及塞耳、

一手独拍,虽疾无声、

疲癃残疾、

霜露之疾、

吊死问疾、

纤芥之疾、

以疾掩迟

易卜生对鲁迅的影响

1. 第四个字是世的成语

拔山盖世: 盖世:超越天下人,世上第一。力能拔掉大山,形容力大勇猛,当代无比。

悲观厌世: 厌世:厌弃人世。对生活失去信心,精神颓丧,厌弃人世。

不可一世: 一世:一时。认为当代的人都不行。形容目空一切、狂妄自大到了极点。

才华盖世: 盖:覆盖,超过。才能很高,远远超过当代的人。

盗名欺世: 盗:窃取;名:名誉;欺:欺骗。窃取名誉,欺骗世人。

恍如隔世: 恍:仿佛;世:三十年为一世。仿佛隔了一个时代。指一种因人事或景物变化很大而引起的感触。

立身处世: 立身:做人;处世:在社会上活动,与人交往。指人在社会上待人接物的种种活动。

流芳百世: 流:流传;芳:香,指好名声;百世:时间久远。好的名声永远流传下去。

太平盛世: 安定、兴盛的时代。

傲睨一世: 睨:斜视。高傲地旁观,对当代的一切都不看在眼里。形容傲慢自负,目空一切。

本枝百世: 指子孙昌盛,百代不衰。

本支百世: 指子孙昌盛,百代不衰。

拔毛济世: 指受轻微损失而能有利于世人。

聪明绝世: 聪明到了极点,无人能与之相比。

驰名当世: 驰名:声名远扬;当世:当代,现今。声名在当代传播得很远。形容知名度极高。

超俗绝世: 指超出世俗,无人可比。

操身行世: 犹言立身处世。

聪明一世: 表示一个人一辈子聪明。

垂范百世: 垂:流传。范:典范。指光辉榜样或伟大精神永远流传。

承平盛世: 承平:太平。太平、兴盛的时代。

超凡出世: 超越凡俗,离开尘世。

独步当世: 形容非常突出,一个时期内没有人能比得上。同“独步当时”。

遁形远世: 犹言避世隐居。

盗名暗世: 盗:窃取;名:名誉、名称;暗:黑暗。在黑暗时代窃取好的名誉。指奸佞之人在乱世乘机骗取声誉。

钓名欺世: 钓:捞取。运用不正当手段捞取名著,欺骗世人。

风行一世: 指一个时期在社会上盛行。

孤标傲世: 孤:孤单;标:标准高。孤高自赏,傲然一世。原形容菊花傲霜独立的形态。比喻人格的傲然不群和不与俗流。

功高盖世: 功劳极大,当代没人能比。

轨物范世: 谓作事物的规范、世人的榜样。

经纶济世: 指具有治理国家,经世济民的才能。经纶:整理丝缕,引申为处理国家大事。济世:救世。

2. 关于世字的成语

『包含有“世”字的成语』

“世”字开头的成语:(共14则) [s] 世道人情 世道人心 世代书香 世风日下 世济其美 世扰俗乱 世上无难事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世俗之见 世态人情 世态炎凉 世外桃源 世异时移 世掌丝纶

第二个字是“世”的成语:(共137则) [a] 敖世轻物 傲世轻物 [b] 百世不磨 百世不易 避世金马 避世金门 避世绝俗 百世流芳 百世流芬 避世离俗 避世墙东 百世师 并世无两 百世一人 不世之功 百世之利 百世之师 不世之业 [c] 超世拔俗 出世超凡 禅世雕龙 超世绝伦 超世绝俗 出世离群 超世之才 [d] 当世才度 遁世长往 遁世绝俗 遁世离群 遁世离俗 敦世厉俗 遁世无闷 当世无双 遁世隐居 遁世幽居 遁世遗荣 [e] 阿世盗名 阿世媚俗 阿世取容 [f] 抚世酬物 愤世嫉俗 忿世嫉俗 愤世疾俗 愤世疾邪 辅世长民 [g] 高世骇俗 盖世无双 盖世英雄 盖世之才 隔世之感 [h] 惑世盗名 哗世动俗 混世魔王 哗世取宠 哗世取名 惑世诬民 [j] 济世安邦 济世安民 济世安人 矫世变俗 绝世超伦 绝世独立 惊世骇目 惊世骇俗 举世混浊 救世济民 济世救人 绝世佳人 惊世绝俗 举世皆知 济世匡时 矫世厉俗 矫世励俗 见世生苗 举世无敌 举世闻名 举世无双 绝世无双 九世之仇 经世之才 济世之才 举世瞩目 惊世震俗 [k] 旷世奇才 旷世无匹 旷世逸才 [l] 来世不可待 离世遁上 离世绝俗 历世摩钝 历世磨钝 厉世摩钝 砺世摩钝 砺世磨钝 两世为人 乱世凶年 离世异俗 乱世英雄 论世知人 [m] 没世不忘 没世不渝 没世难忘 没世穷年 没世无称 没世无闻 命世之才 [q] 轻世傲物 欺世盗名 轻世肆志 [r] 人世沧桑 [s] 随世沉浮 十世单传 夙世冤家 夙世冤业 [w] 玩世不恭 万世不易 违世乖俗 违世绝俗 万世流芳 五世其昌 万世师表 万世无疆 万世一时 违世异俗 [x] 现世现报 希世之宝 稀世之宝 希世之才 希世之珍 [y] 遗世拔俗 遗世独立 遗世绝俗 一世龙门 遗世忘累 永世无穷 遗世越俗 一世之雄

第三个字是“世”的成语:(共31则) [b] 饱谙世故 饱经世变 饱经世故 不经世故 饱练世故 不晓世务 不知世务 [d] 大千世界 [f] 放眼世界 [h]花花世界 花锦世界 黄金世界 河沙世界 [j] 极乐世界 [l] 老于世故 [m]名门世族 [n] 年谊世好 年湮世远 [q] 清平世界 [r] 人情世故 人情世态 [s] 生生世世 书香世家 时易世变 时移世变 时移世异 时移世易 [y]遗落世事 炎凉世态 [z] 簪缨世胄 簪缨世族

“世”字结尾的成语:(共57则) [a] 傲睨一世 [b] 悲观厌世 不可一世 拔毛济世 拔山盖世 本支百世 本枝百世 [c] 垂范百世 超凡出世 才华盖世 驰名当世 聪明绝世 聪明一世 承平盛世 超俗绝世 操身行世 [d] 独步当世 盗名暗世 盗名欺世 钓名欺世 遁形远世 [f] 风行一世 [g] 孤标傲世 功高盖世 轨物范世 [h] 恍如隔世 [j] 经纶济世 觉人觉世 今生今世 [k] 匡时济世 [l] 流芳百世 流芳后世 立身处世 [m] 名垂后世 目空一世 邈如旷世 腼颜人世 [q] 穷年累世 千秋万世 弃情遗世 曲学阿世 [s] 生生世世 [t] 太平盛世 靦颜人世 [w] 文章盖世 [x] 悬壶问世 休明盛世 雄视一世 [y] 遗臭万世 一佛出世 艳色绝世 一生一世 永生永世 [z] 泽被后世 知名当世 知人论世 做人做世

“世”字在其他位置的成语:(共5则) [d] 道远知骥,世伪知贤 [y] 一佛出世,二佛涅盘 一佛出世,二佛涅槃 一佛出世,二佛升天 一佛出世,二佛生天

有关郑板桥作品《墨竹画》的介绍

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人正是最孤立的人!

——论易卜生的《人民公敌》对鲁迅的影响

作者:段炜论著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更新时间:2004-11-25

作为一位文学大师,鲁迅在思想上独具个性,在文学创作上也具有自己的特色。鲁迅思想上和文学创作上的独特之处,既有他自己对人生和社会的独特体味,同时作为一个融贯中西的文学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中外思想和文学的影响。特别在鲁迅的早期,鲁迅有感于“铁屋子”的沉闷,特意“别求新声于异邦”,吸收了许多外国思想家和文学家的优秀思想。其中,挪威文学家易卜生的思想和文学创作,比较早地进入了鲁迅的思想视野,并第一个将他的思想和文学创作介绍到中国。

鲁迅在日本留学期间就开始接触到了易卜生。据研究,受1906——1907年日本“易卜生热”的影响,鲁迅研读了不少易卜生的著作以及对他的评价文章。[i]易卜生对鲁迅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对个人主义的崇拜,也有对妇女解放的深入思考等。而在易卜生所有作品中,话剧《人民公敌》是鲁迅最为熟悉和最能够产生思想上共鸣的作品。

易卜生在1882年创作了《人民公敌》,这部作品被乔治·勃兰兑斯称之为是易卜生“思想最尖锐和最富有才智的作品之一”,[ii]它突出地体现了易卜生独特的个人主义观。话剧讲述的是挪威南部某海滨城市所发生的故事。斯多克芒医生是城市温泉浴场的医官。他是一个对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关心公益的人,为人正直。在工作中,他发现从磨坊流出来的脏水污染了温泉浴场,把浴场变成了“传染病的窝儿”。他向公众提出报告,要求重建浴场。但是他的提议遭到了整个城市的反对,城市里各个阶层的人都只为了自己的利害打算,害怕重建浴场会给自己带来损失。于是,在斯多克芒医生召开的会议上,他们不但不支持他正确的建议,反而宣布斯多克芒医生是“人民公敌”,并试图用一切办法将医生赶出城市。但是斯多克芒医生坚持自己的信念,继续留在了城市,战斗到底。

易卜生在《人民公敌》中塑造了一个孤独的英雄。斯多克芒医生是这个城市的先觉者,他第一个意识到了城市的“病根”,他希望把自己掌握的信息以及自己的思想传播给市民。可是,市民们只是做了跟风的奴隶,一致地站到了他的对立面去了,斯多克芒医生成了最孤立的人。但是,他坚信:“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人正是最孤立的人!”[iii]

在剧中,易卜生所提倡的是一种独特的个人主义,这种个人主义就是勃兰兑斯所总结的:“个人主义,以及对于多数的蔑视态度。”[iv]1871年,易卜生就在一封信中说过:“我无论怎么样也不会属于多数人所赞成的政党。比昂逊说:‘多数永远是对的。’而我说:‘少数永久是对的。’” [v]他认为“一个有见识的先驱者绝不能在他身旁聚拢一大群人”,群众是不配获得真理的。

这样的观点来源于易卜生对他所生活的十九世纪的挪威的观察。易卜生是一个思想敏锐的文学家,他察觉到了当时挪威社会充塞着庸俗和保守、猥琐的思想氛围,他勇敢地拿起笔来与这种庸俗和保守战斗,但是却不被人们所接受,被迫流亡到国外。切身之痛使他感受到了先觉者的痛苦,他痛恨庸众的麻木,因此产生了这样独特的思想。《人民公敌》就典型地表现了少数(先觉者)与多数(庸众)的对立。

普列汉诺夫说:“一般说来,为得要某一国家的艺术家或文学家能够对于别国的人民的思想发生影响,就必须要使这个文学家或艺术家的情绪是适合读他作品的外国人的情绪。”[vi]精神上的共鸣,是鲁迅欣赏易卜生的《人民公敌》最强有力的出发点。

我们知道,鲁迅一生都是一个孤独的战士。鲁迅在1933年《题<彷徨>》的诗中写到:“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vii]“荷戟独彷徨”是鲁迅一生战斗经历的真实写照。鲁迅生命历程里这种摆脱不掉的孤独感,其实就来源于鲁迅的“先觉”。相对于他所处时代的大多数而言,鲁迅是一个先觉者。他很早就进入新式学堂,接受西方文化和科学知识的熏陶。他也是较早的留学生,去日本学医,希望改变国民衰弱的体质。后来,他弃医学文以笔为武器来改造国民性,他的这种意识在当时也得不到人们的认同。生命中的这些体验使鲁迅倍尝了先觉者的孤独和痛苦。这样不难理解鲁迅对易卜生及其《人民公敌》中的斯多克芒医生的欣赏之情。

而对于庸众的无知和麻木,鲁迅也有着深刻的体会。在仙台学医时,鲁迅经历了“幻灯片”。幻灯片给鲁迅最强烈的震撼,并不只是外国侵略者的残酷与嚣张,还有国民的奴性和麻木。鲁迅认为:“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viii]1923年鲁迅在《娜拉走后怎样》的演讲中提到:“群众,——尤其是中国的,——永远是戏剧的看客。牺牲上场,如果显得慷慨,他们就看了悲壮剧;如果显得觳毂,他们就看了滑稽剧。”[ix]对于庸众的本质,鲁迅有着和易卜生同样清醒的认识。

1928年易卜生诞辰一百周年,鲁迅在他主编的《奔流》一卷第3号上出版了《H·伊孛生诞生一百周年纪念增刊》,上面刊出翻译的易卜生的文学创作和介绍他的文章。鲁迅在《编校后计》中,分析五四时期“易卜生热”原因时这样说:“何以大家偏要选出Ibsen来呢?如青木教授在后文所说,因为要建设西洋式的新剧,要高扬戏剧到真的文学底地位,要以白话来兴散文剧,还有,因为事已亟矣,便只好光以实例来刺戟天下读书人的直感:这自然都确当的。但我想,也还因为Ibsen敢于攻击社会,敢于独战多数,那时的绍介者,恐怕是颇有以孤军而被包围于旧垒中之感的罢,现在细看墓碣,还可以觉到悲凉,然而意气是壮盛的。”[x]其实,“以孤军而被包围于旧垒中之感”也同样是鲁迅很早就介绍易卜生及其《人民公敌》到中国来的精神动力。

考察鲁迅的思想和创作轨迹,我们可以看到鲁迅不仅欣赏易卜生及其笔下的易卜生式的英雄——斯多克芒医生,而且《人民公敌》中先觉者与庸众对立的思想也启迪了鲁迅对中国现实的深入思考。鲁迅多次在自己的文章里介绍这部作品,并且在他的文学创作中,也出现了与《人民公敌》同样的思想:他或者在文章中赞赏“死守真理,以拒庸愚”的斯多克芒医生式的先觉者,或者以此为切入点深刻考察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在其创作的《狂人日记》、《药》、《长明灯》、《孤独者》等中,更是有着与《人民公敌》中相似的主题结构模式:先觉者与庸众对立。

鲁迅第一次向国人介绍易卜生及其话剧《人民公敌》,是在1907年写就的《文化偏至论》中。《文化偏至论》是鲁迅有感于当时国人在文化取舍上的保守主义,决定将西方先进的思想和文化介绍进来,促进中国文化和社会的改变。鲁迅介绍了尼 (尼)、斯契纳尔(斯蒂纳)、契开迦尔(克尔凯郭尔)、勖宾霍尔(叔本华)这四位近代哲学家的思想和易卜生的文学创作:“故如勖宾霍尔所张主,则以内省诸己,豁然贯通,因曰意力为世界之本体也;尼祛之所希冀,则意力绝世,几近神明之超人也;伊勃生之所描写,以更革为生命,多力善斗,即迕万众不慑之强者也。……”[xi]

鲁迅认为是“舍己从人”的旧俗导致了“文明真髓,顷刻荡然”,而要扫荡以往文明的流弊,改变“众庶率纤弱颓靡”的局面,只能寄希望于个人主义的提倡,出现“具有绝大意力之土”,才能拯救文明与人类。因此,鲁迅提出了“掊物质而张灵明,任个人而排众数”[xii]的主张,希冀借西方十九世纪以来兴起的个人主义来拯救我们衰弱的国家和民族。

鲁迅在文章中明确表明了对“如尼怯伊勃生诸人”的欣赏,因为他们就是他所认为的“具有绝大意力之土”,他们坚守自己的信仰,与平庸的世俗社会和现实战斗。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正合他所推崇的“掊物质而张灵明,任个人而排众数”主张。

在文章中,鲁迅将易卜生称之为“契开迦尔之诠释者”:“其后有显理伊勃生(Henrik Ibsen)见于文界,瑰才卓识,以契开迦尔之诠释者称。”鲁迅将易卜生的文学创作,视为具有“反社会民主之倾向”。鲁迅指出易卜生文学创作的精神来源就是有感于“卓尔不群之士”被“顽愚”“伪诈”之世俗所排斥、所诋毁,而造成人的尊严和人类价值的丧失:“更睹近世人生,每托平等之名,实乃愈趋于恶浊,庸凡凉薄,日益以深,顽愚之道行,伪诈之势逞,而气宇品性,卓尔不群之士,乃反穷于草莽,辱于泥涂,个性之尊严,人类之价值,将咸归于无有,则常为慷慨激昂而不能自己也。” [xiii]

接下来鲁迅具体分析了易卜生的《人民公敌》:“如其《民敌》一书,谓有人宝守真理,不阿世媚俗,而不见容于人群,狡狯之徒,乃巍然独为众愚领袖,借多陵寡,植党自私,于是战斗以兴,而其书亦止:社会之象,宛然具于是焉。”[xiv]在鲁迅看来,《人民公敌》中斯多克芒医生是坚守真理的战士,与庸众作着不妥协的斗争,而这正是社会现实真实的写照。

在其后的《摩罗诗力说》中,鲁迅又将易卜生推为与拜伦一样的摩罗诗人。《摩罗诗力说》一文,鲁迅介绍了西方一些著名的文学家:“今则举一切诗人中,凡立意在反抗,指归在动作,而为世所不甚愉悦者悉入之”。[xv]

鲁迅也在此文中提到了易卜生和《人民公敌》一剧,来论述先觉者与俗世的对立:“自尊至者,不平恒继之,忿世嫉俗,发为巨震,与对摭之徒争衡。盖人既独尊,自无退让,自无调和,意力所如,非达不已,乃以是渐与社会生冲突,乃以是渐有所厌倦于人间。若裴伦者,即其一矣。其言曰,硗确之区,吾侪奚获耶?(中略)凡有事物,无不定以习俗至谬之衡,所谓舆论,实具大力,而舆论则以昏黑蔽全球也。此其所言,与近世诺威文人伊孛生(H.Ibsen)所见合,伊氏生于近世,愤世俗之昏迷,悲真理之匿耀,《社会之敌》以立言,使医士斯托克曼为全书主者,死守真理,以拒庸愚,终获群敌之谥。自既见放于地主,其子复受斥于学校,而终奋斗,不为之摇。末乃曰,吾又见真理矣。地球上至强之人,至独立者者也!其处世之道如是。”[xvi]

在这里,鲁迅第一次引用了《人民公敌》中斯多克芒医生的台词:“地球上至强之人,至独立者者也!”先觉者之所以被孤立,源于他与俗世不可调和的对立。这样的先觉者正是鲁迅热切地呼唤“摩罗”诗人:“无不刚健不挠,抱诚守真;不取媚于群,以随顺旧俗;发为雄声,以起其国人之新生,而大其国于天下。”[xvii]

上述鲁迅对易卜生的思想及《人民公敌》的介绍,鲁迅注重是开启西方先进思想的门,为“铁屋子”输进新鲜的空气。但是,他的努力在当时的中国有如空谷足音,并没有引起反响。直到十年后,1918年6月15日,《新青年》上刊发了“易卜生专号”,易卜生及其文学创作才迅速地成为思想界和文学界的“热点”。特别是《娜拉》一剧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并且成为妇女解放的一个标志。

但是,这“易卜生热”的传播,却存在着一定的偏颇,那就是人们往往把目光放在了《娜拉》上,而忘怀了更能体现易卜生思想特色的《人民公敌》。1935年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二集序》中评点五四时期的创作时,明确指出一些作品得益于“输入易卜生(H.Ibsen)的《娜拉》和《群鬼》的机运。”同时,作为向中国介绍易卜生的第一人,鲁迅也指出了当时中国对易卜生的思想及其文学的接受过程中也存在着缺憾:“不过还没有想到《人民公敌》和《社会柱石》。”[xviii]

而对于鲁迅来说,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鲁迅对中国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刻的了解,鲁迅发现发生在挪威的《人民公敌》中先觉者与庸众的对立情形更是常常发生在现实的中国。于是,从《人民公敌》的这扇门走进去,由呼唤“死守真理,以拒庸愚”的卓越之士,鲁迅走向了对中国历史和社会深刻的考察。

1918年,鲁迅在《热风·随感录三十八》中谈到了两类自大:“个人的自大”和“合群的爱国的自大”。鲁迅这样定义“个人的自大”:“就是独异,是对庸众宣战。……他们必定自己觉得思想见识高出庸众之上,又为庸众所不懂,所以愤世疾俗,渐渐变成厌世家,或‘国民之敌’。但一切新思想,多从他们出来,政治上宗教上道德上的改革,也从他们发端。”[xix]这“个人的自大”其实也就是先觉者,是新思想的启蒙者和传播者,但是他们的思想常常不能为庸众所接受,最终常常成为“国民公敌”——如斯多克芒医生一样孤独的战士。

“合群的爱国的自大”则是:“是党同伐异,是对少数的天才宣战;……他们自己毫无特别才能,可以夸示于人,所以把这国拿来做个影子;他们把国里的习惯制度抬得很高,赞美的了不得;他们的国粹,既然这样有荣光,他们自然也有荣光了!倘若遇见攻击,他们也不必自去应战,因为这种蹲在影子里张目摇舌的人,数目极多,只须用mob的长技,一阵乱噪,便可制胜。胜了,我是一群中的人,自然也胜了;若败了时,一群中有许多人,未必是我受亏:大凡聚众滋事时,多具这种心理,也就是他们的心理。”[xx]这“合群的爱国的自大”就是庸众——他们没有自己的思想,是旧习俗和旧传统的奴隶;同时,他们还常常成为旧势力的跟随者,参与了对新思想和先觉者的和压制。

这样的定义显然脱胎于易卜生的《人民公敌》。“个人的自大”与“合群的爱国的自大”的对立便是先觉者与庸众的对立。鲁迅指出中国“文化竞争失败之后,不能再见振拔改进的原因”[xxi]:中国充斥着庸众而缺少独异的先觉者。

1919年在《热风·随感录四十六》里,鲁迅热情呼唤像易卜生那样的“偶像破坏者”,他认为:“与其崇拜孔丘关羽,还不如崇拜达尔文易卜生;与其牺牲于瘟将军五道神,还不如牺牲于Apollo。”[xxii]文章中引用了《人民公敌》中的台词:“易卜生说:我告诉你们,是这个——世界上最强壮有力的人,就是那孤立的人。(见《国民公敌》)”[xxiii]以此来说明先觉者——偶像破坏者们有着“确固不拔的自信”,既不会理会偶像保护者的嘲骂,也不会理会偶像保护者的恭维。

易卜生的《人民公敌》一剧的思想对鲁迅的影响还延伸到了他的创作之中。在鲁迅的《狂人日记》、《药》、《长明灯》、《孤独者》等中存在着与《人民公敌》相似的主题结构模式:先觉者与庸众的对立。在这对立中,鲁迅一方面为我们勾勒了庸众的本质面目,一方面展示了先觉者在我们这个时代的命运。

作为鲁迅的第一部白话,《狂人日记》主题的就呈现了先觉者与庸众的对立。以日记体的形式描述了“狂人”与他周围的世界的对抗。在中,踹过“古家的簿子”的“狂人”是先觉者,他发现了中国历史的真相——吃人。他劝说周围的人放弃吃人的行为,但他却被庸众视为不正常的人而加以排斥,而且庸众“预备下一个疯子的名目罩上我。将来吃了,不但太平无事,怕还会有人见情。佃户说的大家吃了一个恶人,正是这方法。这是他们的老谱!”[xxiv]

鲁迅也同时指出了庸众的面目:“他们——也有给知县打枷过的,也有给绅士掌过嘴的,也有衙役占了他妻子的,也有老子娘被债主逼死的;……”,[xxv]这些参与“吃人”的庸众,其实也是被吃者。在这里,鲁迅揭示了庸众可憎又可怜的两面性。

《狂人日记》是从先觉者的角度来表现先觉者与庸众的对立,《药》则在先觉者与庸众的对立中更细致地刻画了庸众麻木的灵魂。中的先觉者——夏瑜是为了革命,为了将大清的天下还之于民而牺牲的,但是他的牺牲在庸众的眼里毫无价值,非但唤不醒庸众的灵魂,反而,他受刑的场面却成了庸众们观看的“戏剧”:“一眨眼,已经拥过了一大簇人。那三三两两的人,也忽然合作一堆,潮一般向前赶,将到丁字街口,便突然立住,簇成一个半圆。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静了一会,似乎有点声音,便又动摇起来,轰的一声,都向后退;一直散到老栓立着的地方,几乎将他挤倒了。”[xxvi]

如果说在《药》中,庸众还只是先觉者牺牲时的麻木看客,那么到了《长明灯》中,先觉者与庸众的对立便白热化了。中“疯子”他执意要熄掉吉光屯里象征着历史包袱的长明灯。但是他无法打开庙门,于是他转向了更激烈的行动:“我放火。”[xxvii]“只闪烁着狂热的眼光,在地上,在空中,在人身上,迅速地搜查,仿佛想要寻火种。”[xxviii]

“疯子”无疑是一位思想上和行动上的先觉者,但是他这位先觉者也遭受到了同“狂人”、夏瑜同样的命运——被宣布为社会的异类。一旦,一个人被宣布为社会的异类——疯子或造反者时,那么那些平时并无权利的庸众们便似得了无上的权利可以联合起来对异类进行惩戒。在易卜生的《人民公敌》中,醉鬼也有了审判智者的权利。在鲁迅的《长明灯》里,把梁武帝当作“梁五弟”的灰五婶,被屯里平时看作是败家子的阔亭和方头等人,还有疯子的道貌岸然叔叔四爷(在以正义的名义迫害“疯子”的同时还想谋夺他的家产),等等各色庸众联合起来迫害“疯子”,最终将“疯子”拘禁起来了,但是被拘禁的“疯子”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思想,从庙里的西厢房里仍然传出“我放火”的呐喊。

写于1925年的《孤独者》同样是这种先觉者与庸众对立的主题模式的一种延续。在的前半部分,我们可以十分明显地看到《人民公敌》影子:魏连殳因为是“新党”,有着与周围人们不同的举止,便被人们目为“异类”,后来更是因为他喜欢发表文章,作些“没有顾忌的议论”,而成为人们攻讦和排挤的对象,以至于失去了职业。他是一个孤独的先觉者。

不过,在《孤独者》里面,庸众的面目变得模糊了,我们看不到具体的指向,但是,它却有着肃杀的威力:魏连殳最终“被敌人所诱杀了。谁杀的呢?谁也不知道。”[xxix]

《狂人日记》、《药》、《长明灯》、《孤独者》都表达了先觉者与庸众的对立这一主题。鲁迅欣赏和赞同先觉者打破“铁屋子”的行动,但是对于先觉者的命运,鲁迅却有着清醒地认识:先觉者与庸众之间不可调和的对立,既有可能先觉者被庸众所压迫、扼杀而愈战愈勇,也有可能以先觉者为庸众所“诱杀”而终结。在上述四部中,先觉者就呈现了两种不同的命运:一种是如夏瑜、“疯子”那样,为理想而牺牲或被禁锢。他们的命运是悲壮而令人尊敬的。同时,鲁迅也不无悲凉地将先觉者也可能走上的另一条道路展示给了我们,那便是如“狂人”和魏连殳一般被“诱杀”:“狂人”成了候补的官员;魏连殳最终“躬行我先前所憎恶,所反对的一切,拒斥我先前所崇仰,所主张的一切了。”[xxx]他做了杜师长的顾问,他的厅里高朋满座,他已经和庸众融为一体了,他不再是被人遗忘和被人拒斥的孤独者了。

这种先觉者身份和地位的转换,无疑地揭示了先觉者与庸众对立斗争的复杂性,而这一点是易卜生在《人民公敌》中所不可能表现的。《人民公敌》留给我们的是一个光明的尾巴:“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人正是最孤立的人!”然而对这孤立的人的战斗的前景究竟是怎样的?易卜生没有用作品回答,用他的人生回答了。鲁迅曾总结易卜生的一生说:“独战到底,还是终于向大家伸出和睦之手来呢?这问题,是在战斗一生之后,才能发生,也才能解答。不幸Ibsen将后一问题解答了,他终于尝到了‘胜者的悲哀’。”[xxxi]

《狂人日记》《孤独者》表明了鲁迅思想的深化。如果说早期的鲁迅还是易卜生和斯多克芒医生的崇拜者,坚信先觉者的能力可以改变这个庸众充斥的社会的话,那么他切身的战斗经历却告诉鲁迅,这种易卜生式的孤独英雄有可能走向毁灭:“这一类人物的运命,正现在——也许虽在将来——是要救群众,而反被群众所迫害,终至于成了单身,忿激之余,一转而仇视一切,无论对谁都开枪,自己也归于毁灭。”[xxxii]从这点来说,鲁迅已经超越了他先前的崇拜对象了。

信奉“拿来主义”的鲁迅总是在不断吸收外国的先进思想和文化,对易卜生及其《人民公敌》的欣赏和借鉴便是其中一例。不过,鲁迅又是一位有着出色创造力的文学大师,在吸收的同时,他努力地融进自己的生命体验和社会思考,进行着再创造。因此,在相同的主题模式里,透露着鲁迅更深刻的思想内涵:他欣赏先觉者的特立独行,但他也提示了先觉者可能被庸众吞噬

--------------------------------------------------------------------------------

[i] 1906年9月日本文化界在著名的《早稻田文学》刊发易卜生专号,以此来悼念易卜生的逝世。1907年“易卜生学会”在东京成立,每月举行一次易卜生作品讨论会,讨论的情况在《新思潮》杂志上连载,在当时颇有影响。受此文化氛围的影响,鲁迅研读了不少易卜生的著作以及对他的评价文章:《国民公敌》等剧本以及勃兰兑斯写的评传《亨利克·易卜生》、恩斯特的《亨利克·易卜生》和卡勒的《易卜生、比昂松和他们的同时代人》等。见陈漱渝主编:《世纪之交的文化选择》,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第127页。

[ii] [丹麦]乔治·勃兰兑斯:《第三次印象》,高中甫编选,《易卜生评论集》,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2年版,第82页。

[iii] [挪威]易卜生:《易卜生文集·第五卷》,潘家洵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400页。

[iv] 转引自普列汉诺夫:《亨利克·易卜生》,高中甫编选《易卜生评论集》,第179页。

[v] [俄]普列汉诺夫:《亨利克·易卜生》,高中甫编选《易卜生评论集》,第181页。

[vi] 转引自普列汉诺夫《亨利克·易卜生》,见《易卜生评论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2年版,第179页。

[vii] 鲁迅:《集外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第156页。

[viii] 鲁迅:《呐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6年版,第4页。

[ix] 鲁迅:《坟》,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156页。

[x] 鲁迅:《集外集》,第179页。

[xi] 鲁迅:《坟》,第48页。

[xii] 鲁迅:《坟》,第39页。

[xiii] 鲁迅:《坟》,第44-45页。

[xiv] 鲁迅:《坟》,第45页。

[xv] 鲁迅:《坟》,第59页。

[xvi] 鲁迅:《坟》,第72页。

[xvii] 鲁迅:《坟》,第92页。

[xviii]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18-19页。

[xix] 鲁迅:《热风》,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17页。

[xx] 鲁迅:《热风》,第17页。

[xxi] 鲁迅:《热风》,第17页。

[xxii] 鲁迅:《热风》,第39页。

[xxiii] 鲁迅:《热风》,第39页。

[xxiv] 鲁迅:《呐喊》,第22页。

[xxv] 鲁迅:《呐喊》,第14页。

[xxvi] 鲁迅:《呐喊》,第36页。

[xxvii] 鲁迅:《彷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6年版,第78页。

[xxviii] 鲁迅:《彷徨》,第78页。

[xxix] 鲁迅:《彷徨》,第127-128页。

[xxx] 鲁迅:《彷徨》,第128页。

[xxxi] 鲁迅:《集外集》,第181页。

[xxxii] 鲁迅:《两地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3年,第16页。

含有世的四字成语

郑板桥墨竹作品欣赏

在清代初期我国书画艺坛上,升起一簇闪耀着奇光异彩的艺术巨星,这就是画史上著名的“扬州八怪”。他们在继承我国古代书画的优秀传统基础上,创造性地发展了我国的文人画,积极倡导诗、书、画、印的综合艺术,从而开创了我国绘画崭新的画风,为中国绘画史的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而在这些著名的群星里,最为皎皎者应首推郑板桥。

郑板桥(1 695—1 765),名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县人。他生于日渐破落的书香门第,从小失母,由乳母抚养成人。父之本(字立庵),县禀生,家居授徒众多,板桥幼随父学。1 6岁随邑人陆震学作词。约25岁,因娶妻有了子女,再加上父亲年迈,为谋生计遂设塾于真州之江村(又称西村),从事教馆生涯三四年。30岁时,父亲去世,生活更加困顿,教书的微薄收入已难以养家糊口,于是就以卖画为生,在扬州当了十年职业画家。雍正十年(1 752),板桥到南京参加乡试,中举人。乾隆元年(i 736),板桥到京师参加会试,中了进士,并特作《秋葵石笋图》以自贺。乾隆七年(1 742)春,赴任山东范县县令,5年后调潍县又做了7年知县,前后共当1 2年县令。据史料记载,他在做范、潍知县时很有一些惠政,案无一积牍,无一冤民,从而得到老百姓的拥护。郑板桥为政清廉,节衣缩食,是位颇有政绩的清官。

郑板桥擅画兰、竹、石,间作梅花、古松等。他不仅是一位著名的画家,而且是一位优秀的现实主义的诗人。他的书法,标新立异,自成一体,堪称稀世之珍。故时人称他“三绝诗书画”,不为过誉。

郑板桥的绘画是有很高的艺术造诣,究其渊源,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师古人,主要宗法郑思肖、徐渭、陈淳、石涛和高其佩,但不为陈法所拘,而是活学活用。他在《兰竹石图》中题记:“平生爱所南先生及陈古白画兰竹,既又见大涤子画竹,或依法皴,或不依法皴,或整或碎,或完或不完,遂取其意,构成石势,然后以兰竹添缝其间。虽学出两家,而笔墨则一气也。…‘遂取其意”这就是他学古人的奥妙所在。他极力主张学画.“师其意,不在迹象间”“学一半,撇一半”“不宗一家”。二是更多的是向大自然学习,他在《墨竹图》中题记:“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他学习社会.宗法自然,但不搞纯自然主义,而是把从自然中搜集的资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反复地分析对比,找出其中的规律来,然后进行创作。同时.他还根据长年的创作实践,总结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三个不同的创作阶段。“眼中之竹”是客观存在的自然实景,是对自然观察和从中体验的灵感;“胸中之竹”是艺术创作的构思,一手中之竹”是艺术创作的实现。正由于郑板桥有了正确的理论指导,故在他一生创作的大量的优秀作品中形成了清新、秀逸、劲健的艺术风格.从而为文人画的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

郑板桥画墨竹,多为写意之作。一气呵成.生活气息十分浓厚,一枝一叶.不论枯竹新篁,丛竹单枝,还是风中之竹。雨中之竹.都极富变化之妙.如竹之高低错落,浓淡枯荣.点染挥毫,无不精妙。画风清劲秀美,超尘脱俗,给人一种与众不同之感。他自题《墨竹图》:“在纸中者,有在纸外者。此番竹竿多于竹叶其摇风弄雨,含霜吐露者,皆隐跃于纸外平!

他又说:“文与可画竹,胸有成竹;郑板桥画竹,胸无成竹。与可之有成竹.所谓渭川千亩在胸中也;板桥之无成竹,如雷霆霹雳,草木怒生,有莫如其然而然者,盖大化之流行.其 道如是,与可之有,板桥之无,是一是二解人会之。”实际上,板桥“胸无成竹”与文与可“胸有成竹”在根本上是不矛盾的,郑板桥注意的是在创作之前,构思要与熟练的技巧相结台, 但这种写意画与文与可高度写实墨竹画在技法上又是有区别的,即有写意与写实、抽象与具象、神似与形似的不同。特别引人注目的是郑板桥画竹还讲究书与画的有机结台,“以草书之中竖长撇法运之”,他说:“书法有行款,竹更要有行款,书法有浓淡,竹更要有浓淡,书,去 有疏密,竹更要有疏密。”为此,人们都能从他的字画中体味到。郑板桥画的怪石,先勾石约 轮廓,再作少许横皴或淡擦,但从不点苔,造型如石笋,方劲挺峭,直入云端,往往竹石相交,出奇制胜,给人一种“强悍”“不羁”“天趣淋漓,烟云满幅”之感《竹石图》。郊板桥画 的兰花,多为山野之兰,以重墨草书之笔,尽写兰之烂漫天性,花叶一笔点画,画花朵如蝴蝶纷飞,笔法洒脱秀逸,十分有趣,画风取法石涛而又有创新。

郑板桥的画,构图奇险,不拘一格,有的高耸入云,有的平淡天真,比如他画的兰花,有的生在悬崖峭壁之中,有的生在平坡荆棘之畔,生机蓬勃,意趣横生。不仅有完美的艺术形 式,而且有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他说:“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入也。”在封建专制的时代,这些以“劳人”为重的思想,无不闪烁着民主思 想的火花。他又在《竹石图》中题记:“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作者由萧萧飘动的竹叶子而联想到民间的疾苦,说明作者确有同情下层人民的思想感情。他把不为人知的 荆棘和高雅的兰花画在一起,并在画中题记:“满幅皆君子,其后以荆棘终之,何也?盖君子能容纳小人,无小人亦不能成君子,其棘中之兰,其花更茂矣。”《荆棘丛兰图》其“民重”。君 轻”的思想明显可见。他不满现实,愤世疾俗,他在《梅花图》中题记:“一生从未画梅花,不识孤山处士家。今日画梅兼画竹,岁寒心事满烟霞。”他在一幅《墨竹图》自题诗:“秋风 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他从竹子的劲节坚韧,比喻和旧势力作斗争的顽强精神。他的一幅“难得糊涂”之字题传播很广.不仅寓有很深的 哲理,而且表现了作者对官场黑暗的愤懑之情。

郑板桥除了绘画、书法外还对诗、词、歌、赋、小唱等均有精深的研究,尤其他的诗文,有很高的艺术造诣,在清代诗坛上占有重要地位。郑板桥的诗摆脱了清初一些诗词专讲神韵 格调的束缚,继承了《诗经》和唐代“杜诗”的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具有民主性的思想内容和优美的表现形式。郑板桥的代表诗作.如《悍吏》、《私刑恶》、《逃荒行》、《还家行》、《思 归》等,都是积极关注社会的忧国忧民之作。

1. 世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举世闻名、

与世长辞、

欺世盗名、

惊世骇俗、

愤世嫉俗、

世世代代、

世外桃源、

与世隔绝、

举世瞩目、

恍如隔世、

人情世故、

混世魔王、

饱经世故、

十世单传、

玩世不恭、

流芳百世、

书香世家、

不可一世、

旷世奇才、

一生一世、

世态炎凉、

放眼世界、

世俗之见、

太平盛世、

生生世世、

今生今世、

花花世界、

大千世界、

当世取舍、

欺世钓誉

2. 带有世字的成语大全

世代书香世代相传世代簪缨世道浇漓世道人情世道人心世道日衰世风不古世风日下世故人情世济其美世家子弟世间甲子须臾事世间无难事世界大同世禄之家世路风波世路荣枯世轻世重世情如纸世扰俗乱世人皆知世上无难事世世代代世世生生世事洞明世事纷扰世事炎凉世殊时异世俗之见世俗之言世态人情世态炎凉世外桃源世异时移世远年陈世掌丝纶安世默识敖世轻物傲世轻物傲世妄荣百世不磨百世不易百世流芳百世流芬百世师百世一人百世之利百世之师避世金马避世金门避世绝俗避世离俗避世墙东并世无两不世之材不世之功不世之略不世之业禅世雕龙超世拔俗超世绝伦超世绝俗超世之才超世之功出世超凡出世离群垂世不朽当世才度当世才具当世得失当世取舍当世儒宗当世无双敦世厉俗遁世绝俗遁世离群遁世离俗遁世无闷遁世遗荣遁世隐居遁世幽居遁世长往阿世盗名阿世媚俗阿世取容陈世徇俗忿世嫉俗愤世疾俗愤世疾邪愤世嫉恶愤世嫉俗愤世嫉邪抚世酬物辅世长民盖世无双盖世英雄盖世之才高世骇俗高世之才高世之德高世之度高世之行高世之智高世之主隔世之感哗世动俗哗世取宠哗世取名混世魔王惑世盗名惑世诬民霍世盗名济世爱民济世安邦济世安民济世安人济世经邦济世救人济世匡时济世之才继世而理见世生苗矫世变俗矫世厉俗矫世励俗矜世取宠经世之才惊世骇目惊世骇俗惊世绝俗惊世震俗九世同居九世之仇救世济民救世主举世混浊举世皆知举世莫比举世闻名举世无比举世无敌举世无伦举世无双举世瞩目绝世超伦绝世出尘绝世独立绝世佳人绝世无伦绝世无双旷世不羁旷世奇才旷世无匹旷世逸才来世不可待累世通好累世通家离世遁上离世绝俗离世异俗历世摩钝历世磨钝厉世摩钝砺世摩钝砺世磨钝两世为人乱世凶年乱世英雄乱世之音论世知人没世不渝没世穷年没世无称没世无闻没世不忘没世难忘命世之才命世之英殁世不朽欺世盗名欺世钓誉欺世惑俗欺世惑众欺世乱俗欺世罔俗欺世之言齐世庸人轻世傲物轻世肆志人世沧桑生世不谐十世单传十世宥之四世三公夙世冤家夙世冤业随世沉浮宿世冤家玩世不恭玩世不羁万世不拔万世不革万世不刊万世不朽万世不易万世公论万世流芳万世师表万世无疆万世一时万世长策万世之安万世之功万世之后万世之患万世之计万世之名万世之业违世乖俗违世绝俗违世异俗五世其昌希世奇宝希世之宝希世之才希世之珍稀世之宝稀世之珍现世报现世现报一世两清一世龙门一世师表一世之利一世之雄遗世拔俗遗世独立遗世绝俗遗世忘累遗世越俗永世不忘永世其芳永世无穷与世沉浮与世无竞与世无争与世浮沉与世俯仰与世隔绝与世靡争与世推移与世偃仰与世长辞与世长存饱谙世故饱经世变饱经世故不经世故饱练世故不通世务不晓世务不知世务成何世界大千世界放眼世界共济世业花花世界花锦世界黄金世界河沙世界即即世世久经世故极乐世界老于世故略不世出名门世族年湮世远年谊世好齐梁世界乔木世家清平世界人情世故人情世态人心世道三千世界生生世世书香世家时移世变时移世改时移世换时移世异时移世易时易世变以刺世事炎凉世态遗落世事至戚世交簪缨世胄簪缨世族傲睨一世悲观厌世不可一世不肯一世拔毛济世拔山盖世补天济世不易乎世布衣雄世本支百世本枝百世超凡出世垂范百世才华盖世驰名当世聪明绝世聪明一世聪明一世,糊涂一时聪明一世,懵懂一时承平盛世超然避世操身行世超俗绝世出山济世独步当世盗名暗世盗名欺世钓名欺世遁形远世打嘴现世风华浊世风靡一世风行一世俯仰一世孤标傲世功高盖世轨物范世公诸于世鸿均之世恍如隔世恍若隔世金革之世久孤于世经纶济世救民济世艰难时世觉人觉世济时拯世今生今世绝俗离世旷绝一世匡时济世留芳百世流芳百世流芳后世立身处世名垂百世名垂后世目空一世邈如旷世腼颜人世睥睨一世穷年累世穷年没世弃情遗世千秋万世取容当世曲学阿世人生一世,草生一春人生一世,草生一秋人生在世盛行于世太平盛世靦颜人世无补于世危言骇世文章盖世雄才盖世悬壶问世休明盛世雄视一世遗臭万世英才盖世一佛出世一佛出世,二佛涅盘一佛出世,二佛涅槃一佛出世,二佛升天一佛出世,二佛生天佯狂避世扬名后世阅人成世艳色绝世一身五世一生一世永生永世鬻声钓世贻笑万世游戏人世泽被后世泽及万世知名当世知人论世做人做世中天之世迍邅之世经风雨见世面道远知骥,世伪知贤经风雨,见世面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秀才造反,一世无成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一日纵敌,万世之患。

3. 带世字的成语有哪些

簪缨世族、

极乐世界、

一生一世、

世外桃源、

花花世界、

今生今世、

盖世英雄、

玩世不恭、

不可一世、

人情世故、

大千世界、

世态炎凉、

举世闻名、

愤世嫉俗、

书香世家、

恍如隔世、

生生世世、

欺世盗名、

世风日下、

惊世骇俗、

遗世独立、

绝世无双、

太平盛世、

举世瞩目、

流芳百世、

混世魔王、

乱世英雄、

知人论世、

与世无争、

举世无双